古代人说话也是满口文言文吗?不,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安布出游 2021-09-24 21:31:12

在语言方式变化巨大的今天,我们在学习过程之中,对于中国古代语言的思考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人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中国古文,在学习过程之中,也被古文之中的深奥和难懂所打动,产生了无数的兴趣和学习的镜头,所谓越接触古文,越容易思考到古人的生活方式难道就是古文之中所描述的那样,难道每一个身穿汉服的古人都是满口之乎者也吗?

中国古人语言的四个概念

首先要知道中国古文的四个概念才是我们去了解中国古人生活之中一个捷径。简单来说中国古人对于中文的定义分为口语,书面语,文言文,白话文这四个部分。今日中国人所说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其实在很久之前都是属于书面语言的一部分。但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出现的时间点准确来说应该是在秦朝之前的事情。

秦朝时期的文言文和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所使用的口语其实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哪个是时候的口语和文言文其实是一样的,这就是今天中国人在读史书的过程之中会发现 一个十分有趣的情况就是汉代以前的史书基本上都是通俗易懂,但后面文言文在发展过程之中变得越来越拗口和深奥了。

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先秦时期的文言文和口语一致。那个时期的文言文和口语一致的特点造成了今天我们读起来依旧朗朗上口,而在后面的历史发展之中,文言文和口语逐渐的脱轨,文言文变成了一门深奥,难懂,仅供贵族阶层和读书人使用的文字语言。口语则是依旧在百姓之中传播。

很多人不知道口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其实口语就是我们今天用嘴巴所吐出来的一些话,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的日常用语,所以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秦代以及秦代之前的史书之中,才会找到这种共同点,才会对那个时代的史书进行一种考证之中的认可,也才会觉得秦汉时期的史书是开创了记录历史的先河。

书面用语则是用来记录发生的重大事件,使用一种特殊的题材和方式记录在书本之中,就像我们今天普通话和记录在课本之中的文字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样。口语的特点一般都是通俗易懂,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而书面语一般是读书人在文字语言之中玩弄的游戏。一般不被大部分的人接受,掌握在极少部分人手中。

白话文在一般观点之中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化题材,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白话文在中国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在口语和文言文之中,相互交叉融合可以说是介于二者之间,可以说是百姓使用的语言,也可以说是读书人日常生活之中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他兼备了二者的优点和历史厚重性,但对于记载某些事物仍然具有繁琐的样子。

文言文和白话文地位之争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中国古代长期历史之中,一直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冤家,在唐宋之后,文言文和口语白话文完全脱轨,宋代的文言文记录历史已经是十分的难懂,所以那个时期的儒家思想之中,有那么一批人一直在呼吁要恢复秦汉时期的文言文体裁,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在。

恢复古文的儒家文化,改良创新运动和王安石变法的改良,社会法治运动是同步进行的,后面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而落幕,整个宋朝的文言文也没有得到改善,但在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因为中原汉家文化的没落实的,更多的白话文和口语融入到了日常官员和皇帝行政文书的使用之中。

如果你要问中国古代皇帝使用最多的体裁是什么,那我肯定会告诉你,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使用的就是复杂繁琐,但能够用几个字就解决问题和概括含义的古文之中的文言文。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问的话,你如果要问中国皇帝之争有没有那么一个喜欢使用白话文且为数不多影响巨大的皇帝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有这么一个皇帝的他在中国历史之中的地位崇高,被誉为是和刘邦,刘秀刘备三人并称为四大草根皇帝之一的朱元璋。朱元璋是大明帝国的缔造者,也是第1个大量使用白话文书写圣旨,让老百姓更加清楚朝廷官方所要表达含义的皇帝,从他之后明代白话文圣旨这种风气就开始流传开来。

朱元璋使用白话文来发布圣旨并不是空穴来风,对于这种事情一定要举例说明,否则就会让很多人造成误解,话说那是在洪武年间的时候,沿海倭寇骚扰中国边境地区的百姓地方,朝廷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听到消息之后十分愤怒,发布了一道由白话文写成的圣旨。

其中的内容开头依然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这后面的内容就10分的浅显易懂,和我们今天人所说的普通话白话文基本上一致。这也足以证明,在明代时期的朝廷和民间白话文的适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

总结

真正结束了古文,文言文和白话文历史地位争夺的是后面的新文化运动,他觉得中国和历史之中,清朝在近代历史的衰落,其实就是因为封建文化的荼毒,所以许多新文化的学者建议废除古文之中的残余部分,让当时的国家迈入到一种新的发展轨道之中。所以在民国之后的历史学者,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白话文。

但依旧有许多钟爱古文的人,坚持着自己的习惯守护着中国的传统,在今天中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于恢复文言文学习成为了一个十分疑惑的问题,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我们今天再次去看待当时的中国古人,他们也并不是满口之乎者也,而是有着许多文化内涵和说明方式。

0 阅读:55

安布出游

简介:最精彩的资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