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原政治主任施义之,1976年被中组部约谈:你的问题很严重!

苹苹说过去 2024-04-01 21:44:59

随着“四人帮”的粉碎,许多人以为风暴已过,公安部原政治部主任施义之也不例外,他怀揣着对平静生活的期待,准备享受难得的休息时间。然而,就在这时,中央组织部的传唤,打破了他的计划。1976年12月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但施义之却忧心忡忡,因为他的面前还有需要他担忧的事情。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呢?

施义之,一位出生于1917年江苏省武进县的英勇战士,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新四军建立武进根据地的时期,年仅21岁的施义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抗日队伍,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之中。他凭借敢打敢拼、作战凶猛顽强的英勇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步升迁。

建国后,施义之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被组织上任命为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他在这个岗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尊敬和信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于1965年升任军政委,成为了军队中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然而,正当施义之以为自己将在二十一军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时,一则出人意料的调令却迅疾而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施义之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迎接新的任务,展现出了一位优秀军人的坚定信念和担当精神。1966年,施义之奉命从大同前往北京开会,却意外得知并无会议。随后,他与军区副政委吴岱进行了秘密交谈。不久后,施义之被调至公安部担任政治部主任。尽管对此调动有所不满,但他仍尽职尽责。

在公安部,他与同为军队出身的副部长李震交好,共事融洽。然而,1973年10月22日,李震意外身亡,这一事件震动了中央,施义之的生活和工作也因此发生了剧变。李震的尸体在公安部机关大院地下的热力管道中被发现,这一离奇的死亡地点和未知的死因使案件充满谜团。施义之被委派处理公安部事务,决心为老友找出真凶。

当时,专案组认定李震是自杀,但施义之不信。公安部内流传着李震被谋杀的说法,传言指向两位副部长于桑和刘复之。不久后,周总理下令重审此案。1973年10月26日,公安部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于桑和刘复之两位副部长因涉嫌与李震死亡案有关被隔离审查。然而,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组织上仍坚持认为李震是自杀身亡。这一结论让施义之深感疑虑,他决定亲自介入调查。

作为军人出身的施义之,虽然公安工作经验不足,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开始了自己的调查之旅。为了揭开李震遇害的真相,施义之在公安部内部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检举揭发活动,涉及上千人。在这场活动中,于桑和刘复之成为了最受冲击的对象,他们的名誉和地位岌岌可危。

施义之的行动虽然充满勇气和正义感,但是他的过激行为,也让他得罪了一大批人。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他仍然坚定地走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为李震讨回公道,为公安部带来真正的正义和稳定。"四人帮"倒台后,国内法治建设开始迈入正轨,大量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逐渐得到重新审视和处理。在这关键时刻,作为公安部核心小组成员的施义之,频繁参与各类会议,致力于推动案件的公正处理。

某日,施义之接到中央组织部的通知,要求他参加一场重要会议。在会议上,主管组织部日常工作的纪登奎表情严肃地对施义之表示:“你的问题很严重。”这句话,让施义之心里猛地一沉。他深知自己在公安部的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与“四人帮”更无任何瓜葛,为什么对方会这样说呢?但是,他仍然做好了面对审查的准备。

虽然内心坦然,施义之仍然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试图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他明白,这次审查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公安部工作的监督。他决心全力配合审查工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施义之的这种坦然和坚定,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和勇气。他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冤假错案终将得到彻底纠正,法治建设也将不断向前推进。

1977年5月,施义之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接受了停职审查,这一审查过程漫长而复杂,持续了整整八年。在这段时间里,施义之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不仅要面对审查的压力,还要应对外界的猜测和议论。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并没有做错事,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审查。

直到1985年,组织上才最终列举了施义之犯下的五大罪状,为他的案子定了性。这五大罪状让施义之深感震惊和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残酷的,他被撤职并开除党籍,失去了曾经的地位和荣誉。

此后,施义之将人生重点转向了自己的生活,他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位曾经为公安事业奋斗过的老人。1995年,病魔带走了他,让人们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和悲痛。

0 阅读:6

苹苹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