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冰心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不料因此掀起一场文坛上大为轰动的轩然大波!
这篇小说的内容,被当时众多文人雅士们怀疑讽刺的是已经颇负盛名的女建筑师兼诗人的才女-林徽因,如此称为“文坛的公案”,还被称作“女人之间的较量”。
冰心与林徽因
一:身陷舆论旋涡在上世纪30年代,由于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化圈中便流行了一种“举办家庭文化沙龙”的论坛,如北大教授胡适、女作家凌叔华等人都非常热衷。
而其中,林徽因家的“太太客厅”人气最旺,逐渐成为北京文化圈的代表。
如此,在冰心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后,很快在文坛上引发强烈反响。在小说中,冰心对名士的虚伪、虚荣、虚幻等颓废情调进行了强烈的现实批判与讽刺!
都说,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此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好事者将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人与小说中的诗人、科学家、画家甚至风流寡妇等对号入座,让人倍感影射意味浓烈。
于是,在茶余饭之后,众多的文人雅士、好事者等人,就开始对冰心的这篇小说进行评头论足。而最终评论的结果就是:大致是因为冰心对林徽因的嫉妒与偏见。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偏见使人判断错误。
那时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5年,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美满,创作出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众多经典代表作,又完成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等优秀建筑论文,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才女被人嫉妒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一切语言全部无遗地传到林徽因耳朵里,但处于舆论旋涡里的林徽因没说什么,只饶有风趣地做了一个动作以示回应:将从山西带回的一瓶“山西陈香老醋”寄给了冰心......
寄一瓶酸溜溜的陈醋给他人,这背后的寓意想必稍有一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里并没有对林徽因有任何不敬之意,毕竟她也是被舆论裹挟而为之的。
而两个女人之间暗戳戳的较量恰好中了好事之人的“圈套”,于是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大多崇拜林徽因的人更以此来谩骂攻诘冰心。
而冰心对此却一直沉默着,从未为自己有任何一句的辩解。
这时,有人又对《我们太太的客厅》指出了理性观点:“这好像说的是30年代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这可谓“一言以蔽之”,简单一句话就阐明了小说的内核。
然而,冰心对于大众的影射、批评及林徽因的内涵等并未作过多解释,《我们太太的客厅》究竟影射的是谁几乎成了一个历史悬谜。
直到冰心晚年时,事隔66年之后,92岁高龄的冰心在接受采访时,才终于说出了小说影射之人。她说:“萧乾认为我写的是林徽因,其实是陆小曼。”
冰心又举了一个例子,说小说描写“客厅里挂的全是她的照片”这一细节,只有陆小曼家里才如此。冰心还公开赞美林徽因“文如其人”。
这表达了冰心的情志:一片冰心在玉壶。
而冰心此言一出,又令一些人不爽了,毕竟那时徐志摩已飞机失事去世了2年了,她没必要拿亡人来讽刺。
徐志摩与陆小曼
对此,冰心在给梁实秋信中表达了对徐志摩之死的看法及对“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进行阐释,这样的批判无疑带着公正。
当然,这人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究竟是冰心看不惯林徽因的作派呢,还是看不惯社会上那种“隔江犹唱洞庭花”的流俗呢?
总之,当年的冰心默默地收下了那坛陈醋,平淡而冷静。
从此,原是好朋友关系还不错的两人人生便再无交集,仿佛成了陌生人甚至仇人一般,老死不相往来了。
后来林徽因之子梁从诫谈到冰心时,仍怒气溢于言表,甚至请他为冰心名誉主编的“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授权时,他也很不情愿。
光阴如梭,风月流转,如今细究下来,两大才女究竟谁对谁错已毫无意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即便是聪颖貌美的两大才女也难免不被舆论裹挟。
不管怎样,冰心与林徽因都是我们喜爱的才女。林徽因的幽默风趣、冰心的平淡沉默也说明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独特风骨。
一起看看冰心的传奇人生。
冰心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与林徽因的渊源,可谓深厚无比,冰心似乎从出生开始便与林徽因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冰心1900年出生于福州的谢家大院,父母给她取名为“谢婉莹”。
然而,这个谢家大院很有来头,它是林徽因之之父林觉民的故居,后来才由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的家属处购买而来的。
冰心出生7个月后,父亲谢葆璋由于要工作,就带一家人迁居上海。冰心4岁时又迁到山东烟台定居在芝罘东山海边,在此生活了七八年,父亲任海军学校校长。
冰心的童年可说是在对大海的爱恋与崇拜中、以及与水兵的交友中度过的,虽然单调枯燥,却也充满欢喜与充实。
后来7岁的冰心在家塾启蒙学习,接触到了古典名著《红楼梦》,10岁读了《茶花女遗事》等,开启了早年的书香生活。
后来谢家一家人又跟随谢葆璋调回福州,住进谢家大院。12岁时冰心又随父调动,先后就读福州女子师范学校、燕京大学中文系等,大学四年里冰心开始崭露头角。
18岁时便以“冰心”笔名发表小说,引发轰动;20岁时出版《繁星》《春水》等诗集,迅速成名,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坊间一度模仿她的哲理性小诗,引领文坛之风。
冰心比林徽因大4岁,都是民国文坛极为出众的才女,只是林徽因还多了一个独特的身份-女建筑师,两人还是相见如故的好朋友。
1923年,冰心考取了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在去美国的邮轮上,她与小她1岁的吴文藻偶然相遇,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吴文藻毕业于清华大学,到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硕士。由于两人相隔远,只得书信联络,虽心生情愫却没有捅破这一层窗户纸。
直到两年后,两人不约而同选修法语在康奈尔大学法语班上相遇,而这一次相遇,便决定了两人56年的婚姻。
巧的是,这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建筑学,遇见了在康奈尔在大学补修法语的冰心与吴文藻。
在异国他乡遇见老乡,可说幸运之至,两对恋人畅谈理想与未来,外出野炊游玩等,颇为惬意与痛快,两个才女相见如故,友情满满,还留下了一生中最为珍贵的合影。
那时的她们根本不会想到后来会反目成仇,会由知心朋友,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仇敌。
1926年,冰心毕业后回国任教燕京大学,临行前读博的吴文藻写了一封求婚长信,其实是写给冰心父母请求他们嫁女儿的。
有意思的是,对文字力求完美的冰心还将这封长信进行了润色与修改。
1929年6月,吴文藻学成归国与冰心举行了婚礼,婚礼相当简单,只请了寥寥几人,甚至只花了34元钱。
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两人婚后的生活,自然是平淡而幸福的,两人定居在燕南园一座小楼里,一个专心文学创作,一个专门学术研究,直到1933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文坛的公案”,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墓。
冰心与林徽因两大旷世才女,至此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再无交集,不免令人唏嘘。总之,究竟是文人相轻,还是令有原因,令人寻味。
三:“文坛祖母”光亮中熄灭相对于林徽因,冰心一生并没那么传奇。
无独有偶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战乱,冰心一家几经辗转,从北平到上海,到香港再去南昆明,与此同时林徽因一家也住在昆明,看来也是缘分使然啊。
两家人隔得很近,林徽因一家先住在巡律街,后在龙头村建房而居,冰心一家先后住在螺蜂街与维新街,两家步行仅10多分钟。
然而,由于几年前的事件,即便两人相隔咫尺,也从未有过来往,确实令人惋惜啊。
冰心一家
1940年,冰心一家移居重庆,参与文化救亡活动,在这期间冰心写了散文《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抗战胜利后1946年冰心与吴文藻赴日演讲,教授中国新文学史。
1951年,夫妻俩回国,冰心先后担心《人民文学》编委、作协理事等职,夫妻俩又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十年特殊年代,期间仍勤于耕作,创作不断。
直到1980年,80岁高龄的冰心迎来第二次创作高峰,短篇《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万般皆上品》等多部小说相继问世,内容广博,堪称文学巨匠、“文坛祖母”。
1983年,夫妻俩搬进了高知楼新居,两人终日隔桌相望,说说笑笑,享尽人间“相偕到老”的人生乐趣。
1985年,84岁吴文藻患脑血栓离世。而冰心依然精神矍铄,活跃文坛,甚至还在1987年时在《人民日报》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直到1999年,几乎活了1个世纪的冰心,病情突然恶化,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9岁。
冰心死后,骨灰与吴文藻骨灰合葬,应了她生前“死同穴”的遗愿。骨灰上分别写着:长乐谢婉莹,江阴吴文藻。
对于冰心的离去,魏巍的感叹最为中肯:“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
写在最后如今,冰心与林徽因两大才女都已作古。
回顾冰心的一生,以及她与林徽因的故事,所有前尘往事都已化为B 云烟,唯有两人的才华依然熠熠闪光于历史长河。
什么沙龙也好,陈醋也罢,不过是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相较于才女的贡献根本不足为提。两个才女的内心都是真诚、安宁与纯粹的,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生命从80岁开始”,这是耄耋之年的冰心说过经典名言。诚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终归是短暂时,但奋斗却是不息的。
而唯有把自己的价值奉献在人间,把爱洒在呼吸的空气里,才足以谈生命的意义。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