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别被骗了

娱乐仙露 2024-06-10 18:56:02

文 | 编辑 稻述

公元1405年,也就是15世纪初,一个名为郑和的中国太监开启了自己的“国外之旅”。

而在此之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进行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活动。

当然,这不是简单地一个人旅游,而是一个拥有上万人团队一起出国完成任务。

作为总领的他带领着上百艘的船,上万的人,在自己34岁那年正式出发。

本以为这样规模宏大的航行只会来一次,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先后他竟然被安排“游”了7次!

就连在去世的那一刻,他还在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客死他乡。

这7次的壮行与最后的结局也让世人深深地记住了他。

而在他航海的背后却藏着太多的疑惑。

为什么皇帝会选择一个太监成为航海家?

他又是怎么到大洋彼岸的呢?

而在多年后,关于这些问题,在多年后我们有了答案。

但有一些,至今仍然还存在着疑惑!

郑和不是其原名,下西洋目的也不简单

自从下西洋后,郑和率领庞大的团队乘风破浪,先后到达了30多个国家。

他的7下西洋为古代中国的发展甚至是现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郑和最初的名字并不是这两个字!

明朝刚建立的第4年,郑和出生了,但当时的他并非汉族人士,父亲则姓马。

而且是一个妥妥的回族人,而当年郑和的名字为马和,字是三保。

但在明朝初建的几年,时局依然十分动荡,其父亲便是死于战乱之中。

而他也因此被明朝的官兵捉走,误打误撞成了太监,自那以后他的命运就已经开始改变。

他进入了当时的燕王府,还慢慢地成为朱棣身边的红人,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

虽然被迫成为太监,可是郑和是极其聪明的一个角色,十分有头脑。

尤其是对朱棣忠心耿耿,在其篡位之时还建下伟功。

没多久朱棣便将“郑”姓赐给了他,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郑和。

再后来他就直接成为了宫中的内官监。

皇帝朱棣考虑到当时自己刚登基,一方面希望稳定局面,另一方面也希望展现自己的伟绩,让百姓看到自己的努力。

虽然当时整体大政策是闭关锁国,可朱棣却作出了一个不同的决定,那就是开展一些海外贸易。

而后来关于下西洋的目的,民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要去追查建文帝的下落,因为朱棣认为朱允炆并未去世,而是逃走。

而也有人说就是为了展示明朝的实力,让其他国家来朝拜。

还有人说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在每种说法背后还有史书证明。

但其实,更多的专家认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

因为当时他在位的时候建筑等地方十分费钱,如果不开展海外经济,似乎就没法再前进。

在下西洋的领导人选择之上,他几经考虑选择了郑和。

而朱棣之所以选中他成为下西洋的领军之人,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心。

还有他的年龄,正值壮年,能干能打。

再加上他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其宗教背景十分多元,相比他人能够更好完成这个任务。

并且作为一个宦官,郑和已没有什么家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在34岁那年郑和带着庞大的队伍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

从34岁到62岁之间,他不是在航海的途中,就是在准备航海。

但在古代,科技并不像我们现在如此发达,连一个发动机都没有,郑和能够一路顺利达到非洲吗?

实际上,是我们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没有发动机也能到非洲,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

在郑和带领的庞大队伍中,有专门载人的船,也有专门装粮食的船,还有装其他货品的船。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其意思就是: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如果仅仅按照今天的单位来看,郑和驾驶的那艘主船整整长上百米。

这个数值在现在已经是一个足球场的大小,这足以见得船有多大。

但是也有很多的专家认为,实际上没有这么大。

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一丈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丈是不一样的。

但即使这样,这艘船相比也不会太小。

而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能让郑和和其他船只一路穿越大洋来到非洲的主要动力,就是我们熟知的风!

如果放在现在,在海上仅仅靠风行驶,似乎有点不可能,可在当时的确是这样。

第一点来说,中国古代造船的技术其实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到了明代的时候,在各个细节之上,中国有着最好的技术。

从船型的结构到船帆甚至是任何一个细节,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智慧。

而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他早已做足了相关的知识,包括路线,天气气候等。

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指南针,也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比如牵星术,意思也就是根据星星位置判断方向。

而仔细观看就会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周围,其实都是季风属性很强的地区。

一方面,季风本身就可以推动船只前进,再加上季风带动海风,海风再次向船只使力。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发动机,也根本不会停滞不前。

后来专家董昌明为了证明这个说法,还特地进行了一番观察。

“郑和船队航行往返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而他航行所利用的4种季风之间的转换也刚好是一年半!”

但即使有了动力,能够确定方向,其实郑和7下西洋每次都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气候的突然变化,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船人丧命,但幸好,都是有惊无险。

虽然郑和最后病死在途中,但是他的7下西洋并且4次到达欧洲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然是有好有坏。

好的就是他数次到达别的国家,引来了很多国家对于中国的向往,很多的君主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朝拜。

其贡献的贡品就数以万计。

但同时,皇帝也会进行回礼,并且加上海上航行花费巨大。

某种程度上,几次航海反而损耗了大量的财力!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很多的专家认为其影响弊大于利.

但从一方面来说,这次航行是史无前例,并且也加强了国家与外界的联系!

虽然在明朝中,也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联系,并且吸引了很多周围的国家来进行朝拜。

可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后来慢慢地君主认为自己就是所谓的天朝上国,海禁政策越来越严。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点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在这几百年之后,达·伽马等人才开始自己的航海之路!

5 阅读:2770
评论列表
  • 2024-06-11 04:02

    差不多同时期,西方几条破船都能环游世界证明地球是圆的,明朝上百艘福船会不能?用屁股想想都知道

  • 2024-06-20 21:41

    当年外国造船出海赚大钱,中国亏大钱

  • 2024-06-16 21:58

    应该是几十年后 西方才开始大航海时代

娱乐仙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