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业的祖师—范蠡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18 03:42:15

现在人们家用的盆盆罐罐等器具,好多都改用金属盆、塑料盆了,过去人们没有这些用具,都是用的陶盆。这种盆做出来成套。卖陶盆的有挑挑子的,有推独轮车的,走乡串户,沿街叫卖,还用一根小竹竿敲打着盆沿儿,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说明他那些盆盆罐罐是上好的货色。

过去,豫北一带农村里就有许多做陶盆的陶工,据说是从山东定陶过来的。这一行的人都敬范蠡为祖师爷。陶工坊里塑了他的神像:头束发髻,面目清秀,五绺长髯,斜领长袍。每年三月半和十月半陶工们都要聚会祭祀他;做陶盆卖钱发了财还要给祖师爷烧香磕头。要不敬好祖师爷,陶盆就烧不成,烧出来也容易打碎。要说为啥陶工敬范蠡,这话说来可就长了。范蠡原来是越王勾践手下一位安邦定国的能臣。他计谋高,主意多,给越王出了不少好主意。后来越王打败了吴王,成就了霸业,非常感激范蠡,就赏给范蠡好多好多金银财宝。可是,范蠡手指头缝宽,属绝子哩,能捞钱,不能存钱。有了钱就得散发出去,周济穷人,要不散发心中就不高兴。这回越王一下子给了他那么多钱财,他可受不了啦。一拔腿,从午朝门里溜了出来,不在朝里做官了,到民间散财去了。

范蠡一边走一边想,我人是出来了,名字可也得换换呀,要不换,人们就容易认出来。换个啥名字好呢?我在朝里是穿大红袍的,应个“朱”字;位在公爵,应个“公”字,就叫“朱公”好了。姓呢?姓也得改改。不姓范了,逃出来的,就姓“陶”(逃)好了。于是,谁问他叫啥名儿,他就说,叫陶朱公。

话说范蠡南北走了圈儿,把身上的钱财都散完了。这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小镇上。正走着,迎面过来一个老头儿,手里拿着一根小竹竿,在地上点着,看样子是个瞎子。可是,你要说他瞎吧,他知道让路,在人群里穿来过去,也碰不住人。可就是到范蠡这儿不行了,光跟范蠡打照面。范蠡往东躲,他也往东躲;范蠡往西让,他也往西让。让来躲去,躲来让去,“咚!”俩人来了个头碰头。范蠡火气上来了,说:“你,你瞎了?!”

那老头儿不急不慢地说:“我瞎了,你也瞎了?”

“你!”范蠡还想急哩,一看人家就是瞎着眼哩,没法子,赶紧说,“好,好,好,你过去好了,快快走吧!”

“我走?我走你可别走啦!”瞎老头儿伸手拉住了范蠡。

“哎,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你为啥不叫我走?”

“你叫啥?”

“我叫啥你也不认识,叫陶朱公。

“叫陶朱公?叫陶猪母也不行。你知道这地方叫啥名?叫‘定陶。定住你了!哈哈哈….别走啦!啊,哈哈哈…”这瞎老头儿说完一阵哈哈大笑,撇下范蠡,径自去了。

范蠡心头一愣,心里说:“哎,这老头儿话中有话呀,莫非·…·他掉过头来就追那老头儿去了。

老头儿在前边走,范蠡在后边跟。二人一前一后,来到一条小河边上。瞎老头儿不走了,一屁股坐到河边上。范蠡呢,离他不远,也坐下了。一会儿,就见那老头儿把手中的竹竿往河面上一举,往外一甩,一条大鱼活蹦乱跳地给“钓”出来了。范蠡看得正发呆,“扑腾”,那鱼竟落到了自己的手上。他赶忙两手一扣,卡住了鱼,才要给那瞎老头儿送去,一抬头,那瞎老头儿没影了。

“哎,怪事儿!唉,管他呢!鱼到手了,就是我的啦。”范蠡心里想着,一只手抓着鱼,另一只手从河边挖起一把一把的稀泥,摔到膝盖上,三捏两捏,捏了一个泥盆。翻过来把鱼放进去,又放进些河水,找点柴火,烧起鱼汤来了。

不多一会儿,鱼汤烧好了,喷香!再往四周望望,还是没有瞎老头儿。范蠡肚子饿得咕咕叫,就顾不了许多,狼吞虎咽地把鱼吃进了肚子,但仍然不饱,就捧起盆儿,把鱼汤也喝了。吃完了鱼,一看这泥盆儿,嘿,油光发亮,瓷实硬棒,匀称美观,甭提多好看了。于是范蠡心想,哎,要这么的做些个盆拿到街上去卖,恐怕也不会卖不出去吧。这可比那铜盆铁盆强得多了,又省事儿,又便宜。

范蠡刚想到这儿,就听“哈哈哈哈,你吃了我的鱼,也不问价呀”。一抬头,那瞎老头儿也不知从哪儿又冒出来了。这可把范蠡窘坏了。忙说:“老先生,刚才找您没找见!这么样吧,我把这个盆赔给您得啦。”

瞎老头儿一听,又是一阵大笑,说:“嗯,跟你说笑话的,我哪能要你的盆儿呀。你过去乐善好施,积了大德。现在手无分文,穷到这个份儿上,我还能要你的东西吗?我是特意来给你指条路的,你就捏盆儿卖吧。我这根竹竿也给你,你敲敲盆儿,跟这个音儿一样的就能卖,可别把那些个炸纹露气儿的盆儿拿到街上坑害人哪。”

“唉。”范蠡赶忙点头道谢。

“不过,”老头儿又说,“这个盆儿你可别卖,留着有用。你记住,谁摔碎了它,就可以继承你的财产……”瞎老头儿说完这话,一晃,又不见了。

这时,范蠡见瞎老头儿能知前断后,才知道他定非凡人,一定是神仙前来给他指路。赶忙向空中高喊:“请仙翁留下姓名。”可是,已经晚了。大概神仙已经走远了,范蠡只听到半句:“我是姜…”

“哦,是姜神。”打那以后范蠡再做鱼时总是放几块姜在锅里,让姜神也一块尝尝鱼肉味儿。直到如今,人们吃鱼还是这样做的。其实,范蠡当时误会了,那姜可不是生姜辣蒜的姜,而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姓呀。

不过,范蠡虽然没弄准是哪位神仙帮的忙,却是按神仙说的做呢。从此他就在定陶河边做起了盆、碗、缸、罐等各种各样的器具。做好了拿上神仙留下的小竹竿敲打着到街上去卖。果然,很受人们欢迎,总是一抢而光。大家看这些器具怪稀罕,不知叫啥名,听说是个姓陶的做的,所以就叫它陶器了,现在还有称陶盆、陶罐。

因为大家都爱买陶器,所以很快范蠡就又发大财了。前边说过,范蠡见不得发财,钱多了他就受不了啦,于是就在每年三月半和十月半的时候开设粥棚,让穷苦乡民都来聚餐,还经常地接济贫苦人家,施舍衣物、钱财。越这样,大家越敬重他,都来成全他的买卖。后来很多人还跑来跟他当学徒。就这样做陶器的越来越多,越传越远。可不管哪儿,陶工都敬自己的祖师范蠡,每年三月半和十月半,大家也在一起聚餐,称作“散福”。

后来,范蠡老了,他膝下无儿,就寻思,把这份家业传继给谁呢?他想起神仙留给他的话,就把周围的乡邻都叫到跟前,拿出他第一次做的那个老盆来,说:“你们都说说,我死后,你们把我的这个老盆咋办?”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一起葬埋了;有的说用红绸子包好放起来;还有的说献给皇上。谁也没说到点子上,范蠡只是摇头。这时有个后生说:“我看,这盆是人用的东西,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干脆,到时候,我给您摔碎了算啦。”

范蠡点点头,对大伙儿说:“我死后,这份家业就让这位后生继承吧。今天请大家就做个见证好了。”

从那以后,这一带人死后,都要弄个陶盆摔碎在坟头上,就叫“摔老盆”。谁摔的老盆,谁继承家业,这成了一种风俗。

0 阅读:1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