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还是折腾?杭州一小学取消上下课铃声,网友:不知所谓!

周老师谈教育 2024-04-08 21:36:39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机构。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品格、传递规矩的圣地。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规章制度,它们像无声的导师,默默地教导着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把握时间。统一的作息时间,正是这些规矩中的一项。

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改革,成为了每个学校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改革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新奇和变化,更不是为了制造混乱和哗众取宠。真正的改革,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它应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一拍脑袋的决策。

日前,杭州某小学的教育改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居然取消了传统的上下课铃声,而是将时间管理权交还给了学生。这项改革看似新颖,但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改变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没有了统一的铃声,学生们如何准确掌握时间呢?别急,学校为每个班级都设置了一个按铃管理员,配备了手表和按压铃,以提醒老师和学生上下课的时间。这样的做法看似人性化,但实际上,它可能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负责看表按压打铃的学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难免会分心,时刻盯着手表,以免错过按压的时间。这样的状态,长期下去,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虽然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按铃时间,但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同班级的按铃时间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不同班级之间的转换出现混乱,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再者,学校宣传称,这样的改革能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增强自律能力。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学生们本就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逐渐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而不是通过取消铃声这样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我对这项教育改革持保留意见。在我看来,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在形式上做过多的改动。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按铃。

上下课铃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承载着教育的时代变迁。回想起我小时候,那清脆的口哨声就是我们的上下课信号。短促的哨声提醒我们迅速进入课堂,而悠扬的长哨则告诉我们下课了,可以自由活动。那时,我们全校师生都在这简单的声音中,有序地开始和结束每一堂课。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铃取代了口哨,那“叮铃铃”的悦耳声音,如同美妙的旋律,在校园中回荡。我们在这熟悉的声音中,步入了新的学习阶段,感受着教育的快速发展。

如今,上下课铃声已经不再是单调的铃音,而是融入了音乐元素,甚至穿插了各种安全宣传小提示。这样的改变,不仅使铃声更加丰富多彩,更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精神。

取消上下课铃声,改为学生手动按铃。每个班级还要设立按铃员,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费解。我不禁思考,这样的改变意义何在?是否真的是为了教育的进步,还是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话题?

这样的“改革”似乎有些过于复杂化了。明明一台机器就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为何要让学生手动完成呢?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可能影响课堂秩序。

教育改革应该像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变化。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一鸣惊人”,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让老师和学生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安心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我们周围,时常可以听闻某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色”,竭尽所能地搞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诸如“花木节”、“动物节”乃至“地球节”,名目繁多,热闹非凡。学校领导在社交媒体上频频晒出这些特色“节目”,满脸自豪,仿佛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然而,这些活动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否真正符合教育的初衷呢?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颠覆教育的本质。小学首要任务应当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而非过分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将重心偏离了教育的核心。

许多老师坦言,他们最期望的“改革”并非那些花里胡哨的活动,而是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折腾和干扰。让教育回归其本质,让孩子们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改革。

0 阅读:28

周老师谈教育

简介:教育热点追踪,农村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