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息差见底也是银行见底

周仓与商业 2024-10-22 02:51:40

银行息差见底有一个监管风险过程和时间传导过程,当息差见底时也是银行企稳时,银行下跌将是最好上车机会。

在10月21日,中国再次下调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5个基点,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基准利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面对这一调整,市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LPR的再次下降是否会进一步压低银行的息差?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息差已经大体企稳,这一轮的LPR调整并不会对其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一、息差企稳的背景与原因

在过去几年中,每当LPR进行调整时,银行的息差往往会出现大幅下降。然而,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LPR贷款利率的下降本身,而是存款利率未能同步下调。在LPR制度初期,监管层曾有一个预期,即降低贷款利率能够促使银行主动降低存款成本。然而,这一预期并未实现。由于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和囚徒困境,没有银行敢于单方面降低存款利率,以免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在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导致息差大幅收窄。

二、LPR调整的三个阶段与息差变化

第一阶段:单边降低LPR利率

在2023年之前,LPR的调整主要集中在贷款利率上,而存款利率则保持不变。这一阶段,由于监管层的预期未能实现,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不断下调,但存款成本却居高不下,使得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

第二阶段:存款利率同步下调与息差继续收窄

到了2023年,银行业的息差已经跌破2%,降至1%的区间。这一状况不仅不利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也不利于银行应对风险。此时,监管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存款利率的下调。然而,即使在这一阶段,息差仍在继续收窄。原因是老百姓将银行的定期存款视为可投资生息资产,导致大量存款定期化,存款成本上升。

第三阶段:先行压降存款利率与息差企稳

进入2024年,监管部门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即先行压降存款利率,再调整LPR贷款利率。这一策略的核心是确保银行的息差不受影响。通过精细测算,监管层发现先行压降存款利率可以抵消贷款利率下降对息差的影响。此外,随着定期存款利率的大幅下降,存款定期化的趋势也得以逆转,存款成本逐渐降低。

三、息差企稳的积极影响与未来展望

息差企稳对银行业和实体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银行保持稳健的经营状况,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其次,稳定的息差可以鼓励银行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最后,随着息差企稳,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恢复,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LPR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政策的持续优化,中国银行业的息差有望保持稳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当LPR利率下降时,长期国债利率和社会无风险利率也会大幅下降,导致存款的回报降低。这将促使资金转向股市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对于银行而言,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此外,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和股市的吸引力增强,银行股作为高股息资产也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专业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放弃国债和定期存款等传统投资渠道,转而买入银行股以获取更高的股息收益。这将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买入资金,有助于提升银行的估值和股价表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的息差已经大体企稳,这一轮的LPR调整并不会对其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银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银行需要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加强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银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合理配置资产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0 阅读:77

周仓与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