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腔隙性脑梗!这是什么病?是脑梗吗??该怎么办要,不要吃药?”拿到检查结果,67岁的张叔叔一下子就懵了!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检查头部CT,发现了腔隙性脑梗塞的病灶,就会异常紧张,这是不是脑梗塞,以后会不会偏瘫?问他现在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他说没有啥感觉,胳膊腿活动都正常。
作为医生,一般会告诉患者,现在不必担心会出现偏瘫,但也大意不得,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有慢性疾病,要积极去控制,关于预防药物,要看危险程度才能决定用什么,不要过度治疗。
一、“腔梗”是不是“脑梗”?
大脑中,有无数根大大小小的血管,就像大树的树根一样逐渐向下分支,在主干部分的血管会像树干一样粗壮,而处于分支末端的血管就像树枝的枝丫一样细小。腔隙性脑梗就是位于这些分支末端的微小血管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因缺血坏死的血管被吞噬细胞吞噬,在原来的位置就会形成一个中空的缝隙,因此被叫做腔隙性脑梗。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不过病灶非常小,而且发病区域一般不在功能区域,所以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及时有症状也会比较轻微、像头晕头疼等,如果不去做头部的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
但脑梗就不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血管血流完全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变性,相继出现意识、言语、肢体等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有可能危及生命!
二、脑梗和腔梗的区别!
1.堵塞血管不同,危险程度上差异很大
腔梗发生病变的血管主要在脑组织分支以及深穿支动脉,不是脑组织主要的供血血管,因此多数情况下只造成脑组织深部的小软化灶,所以病情也较轻。
脑梗则要严重得多,脑梗的病变血管甚至可能发生在大动脉或者大静脉,所以会造成的脑实质坏死范围较大。
2.病变部位不同
腔梗的好发部位主要在桥脑基底部、内囊、基底节等部位,而脑梗由于大中血管发生栓塞,所以由这些血管支配的部位均可出现病变。
3.症状表现不同
腔梗由于病灶较小,未在功能区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头痛、头晕症状,且非常轻微,这类病人占多数,少数病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功能区域或者脑干、小脑的部位,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脑梗发病通常会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等。
4.治疗方法侧重点不同
对于腔梗的治疗,其目的是预防再发以及防止进一步出现更大的梗塞灶,所以治疗上主要以纠正高危因素,改善脑血管循环为主,根据危险情况进行用药,不能都以治疗脑梗塞的方法进行用药,否则有可能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而脑梗的治疗则需要分秒必争,如患者情况许可最好进行溶栓治疗,这样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后遗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5、相同之处
要说两者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相同。大多数的研究均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等都是导致这两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老化,血管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远端细小的血管会退化,脑组织也趋向萎缩,脑组织与血管之间的间隙增大,在影像学检查时,就会表现出“腔梗”的特征,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大脑中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造成了大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就形成脑梗。
所以要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就需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果有心脏病的还要积极治疗。
三、确诊了腔隙性脑梗,做到这几点,改善效果最好!
1、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都是脑梗的危险因素,为了避免腔隙性脑梗再次发生,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二甲双胍以及米格列醇等降糖药、他汀类调节血脂的药物进行控制。
2、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情绪。
情绪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对躯体的健康同样重要,易怒、焦虑、抑郁同样会对血管有影响,减少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乐观向上,积极配合医生。
3、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远离烟酒等会损伤血管内皮的物质,合理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出现;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
4、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看是否有房颤发生,及时进行抗凝治疗。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很多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甚至致残。在我国农村,随处可见走路不稳、言语不清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给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即使是无症状的腔梗也不能轻视,因为发生过腔梗的患者如不加以重视以后会大概率发展为脑梗,严重地说这相当于在脑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需要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