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军校服役时,有一件事始终没有弄明白,就是一名中年教授热衷于回自己老家宣传招生,那时大家对上军校有些顾虑时他就成为当年出色完成招生任务的北方分区负责人。
当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实行网上招生,加上高中生对考军校有些误解,觉得在部队管理严格,不是跑操就是打扫卫生,还开不完的班务会,偏听偏信的人不少,那段时间,所有部队院校都要提前组队到生源好的省份做招生宣传。
视觉中国
谁宣传的好,省源不但充足,质量还好。
当年我还在部队时去看望新生,听说有个分数能上清华的学生考了进来,甚是诧异,就去认识了一下,没想到该学生很坚决,说他爸爸是个老退伍兵,一家人都愿意他考上军校,加上教授太会说,就把他接来了,这是教授接新生的里程碑,至今无人超越,以后再也没招到这么高分的考生,当然,也与这些年媒体发达,信息透明,学子们的选择越来越理智,基本都是根据分数段报考学校,能上清华的人是不会报考军队院校的。
这就是教授招生的厉害之处。
我今天介绍的这个教授,因为年年都自报奋勇要求外出宣传招生,有人说他是在挑女婿。这话无从考证。但又找不到合适理由,他有两个在附近厂子上班的姑娘倒是事实,见不少领导都在学员中物色姑爷,他有点私心倒也可以理解。
视觉中国
那些年,有些毕业学员为了能留在军校,不少好小伙就成了领导干部或者知名教授的乘龙快婿,留下当个教员或者到学员队当个学员队干部都是许多学员追求的目标,就是先留下来再说。
我们老家当年有个青年考入我所在学校,我坚决支持他到基层部队锻炼,不要掉入温柔乡,看似成了别人女婿,好像少奋斗几年,但寄人篱下的日子谁过谁知道,在以往的样板中,不幸福的婚姻比比皆是,有些原本非常优秀的青年最后被婚姻搞的一地鸡毛,而分到基层的干部却干的风生水起,他们知道只有干才是王道,靠老丈人只能得一时,很难得一世。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视觉中国
言归正传。再说这个招生教授。因为多次参与招生,就引起许多人不满,说这种好事还是轮着来更好吧,经验也是来自实践,让大家都去感受一下应该更有利于学校发展。从此以后,招生工作就开始由各个二级单位轮流派人,出去的人也都签保证书,无非就是不能吃拿卡要,不能能干损害部队名誉的事。
自从招生工作轮流坐庄开始,这个教授就再也没去接过学员。听说叫他去,他也不热衷了。有人发现,他的大姑娘真的找了一个教员结了婚,而另一个姑娘,却嫁给了附近一个军工厂的工人,老教授对人感叹道,天算不如人算,年轻人的事最好少插手,你费了半天功夫,不如地方小伙子的一顿花言巧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年轻人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视觉中国
不过,有人觉得这个教授真的是人生赢家,因为几年后他的大姑爷当了教研室的领导,有了高级职称就不用转业了,二姑爷也在地方做起了生意,成了个小老板,日子出奇地稳定。
有些人觉得,这教授真是高手,什么事都提前规划,就像他对我说过一句话,你只要不提前谋划,下一个走的就是你。一语成谶,他的话在我身上得到应验,几年后我就转业回到了地方。
这篇文章算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如果对友友们有一点帮助,我就释然了。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