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4岁溥仪听说各界都在捐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立刻撕开棉衣,掏出一个三联印章,颤抖着说:这是我26年前从宫里偷出来的,现在自愿上交。
溥仪掏出来的这个三联印章,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雕刻的田黄三联玺。
据史料记载,“盖章狂魔”乾隆皇帝共有1800多印玺,这个数字基本等于康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5朝皇帝的总数。
而这个田黄三联印,乾隆皇帝尤为心爱。
1796年,85岁的乾隆,已经当了60年皇帝,为了不超越爷爷康熙,决心将皇位禅让给下任君王。
正月初一早上9点,他头戴玄狐暖帽,身穿黄色龙袍衮服、外罩紫貂端罩坐上太和殿宝座。
殿前广场上,身穿斑斓朝服的上千王公大臣,如风吹麦浪一般拜兴起跪。
9点30分,乾隆微笑着将“皇帝玉玺”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手中。
之后,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准备刻一枚太上皇印玺,玉匠们在库房里找到了一块软糯温润、黄如蒸栗的田黄石。
常有人说一两田黄十两金,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玉匠把它呈给太上皇过目,乾隆一眼便喜欢上了这块玉石。
之后,工匠们煞费苦心制成了田黄三联玺,这三联玺上分别刻有“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
“乾隆宸翰”是乾隆亲笔手诏御札的意思。
“乐天”取乐天知命之意。
“惟精惟一”取自《尚书》,意指治国应精纯专一,用心专注。
这“乾隆宸翰”印与“惟精惟一”印都是高1厘米、边长2.6厘米的正方形,“乐天”印是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的椭圆形。
可以说这个三联印分别象征清朝“康乾盛世”中最高峰的帝王权力、人生观和治国理念。
为将这三个印玺连在一起,工匠们采用难度很高“链雕”技法,用3条共19枚链环组成套链,一条链连一枚田黄章。
而这样倾注工匠们高超技法的三联印玺,是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因为珍贵,三联印自打问世便不是被用于铃印,而是被当做赏玩品进行收藏。
乾隆去世后,它就和乾隆的其他珍宝一起,装进箱子,贴上封条,锁进了库房中,直到1922年。
当时,溥仪临近大婚,16岁的他,很是好奇自己究竟拥有多少财富,便命太监打开当年的库房,这才发现了乾隆生前所珍爱的那些宝贝,田黄三联玺也在其中。
1924年,冯玉祥的国民军冲进紫禁城,勒令将溥仪3小时内搬走,听到消息的溥仪连正吃的苹果滚到地上也浑然不觉,受惊程度可想而知。
迫于冯玉祥的“威严,溥仪恋恋不舍地撤离了紫禁城,同时也带走了不少宝贝。
而这件田黄三联玺则被溥仪命人缝在棉衣里,贴身带了出来。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在天津生活了7年,之后又从天津迁往长春任伪满皇帝,再后来,日本战败,溥仪准备出逃时被苏联截获。
颠沛流离的日子,溥仪当过、扔过、毁过不少宝贝。
但乾隆的田黄三联玺,溥仪一直将它看得可比其他任何东西都珍贵,不管流落何地,都形影不离地带在身上,生怕丢失不见了。
不过,溥仪被苏联抓获后,为了活命,也曾将田黄三联玺掏出来,只是没想到人家竟然不要。
想想那个不识货的家伙,若是知道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宝贝,定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直到1950年,7月31日,溥仪和伪满洲国的263名战犯一起被引渡回国。
次日,溥仪就成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编号为981的战犯。
与此同时,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开始,溥仪听说,各界都在捐飞机大炮援助前线的志愿军,也想争取一个好的表现。
思前想后,依依不舍地将这件随身宝贝捐给了国家,同时还写了一封信。
《我的前半生》中记载了溥仪信中所写:
我希望将我家存的宝贵的古物田黄石精致雕刻的图章三件和另一件田黄石图章,献给祖国,做博物馆的陈列品……
如今,这巧夺天工的田黄三联印玺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可以说,这田黄三联印玺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更见证了溥仪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一生。
溥仪将它上交的那一刻,田黄三联玺也算是回家了。
而溥仪后半生的命运,也与它相似。
他后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10年,53岁特赦后回到北京成了一个普通公民,曾经的家再回去已经需要买票了。
可纵然如此,溥仪心中却很欣慰。
因为,比起以前,他真正有了自由,也有了家。
时间会轮回,物也罢、人也罢,跌跌撞撞,浮浮沉沉,终究要再次回到起点。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总有一个故事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