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风物记·8·“水鬼”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5 07:19:06

故乡记事·风物记·8·“水鬼”

打水仗

“泡里”是水乡,小子们长得还没个板凳儿高,就喜欢上河里“划拉水儿”,也就经常发生掉儿水里淹死人的事儿。但过去各家儿孩子多,大人管不过来,也管不了,就给孩子们讲“水鬼”、“淹死鬼儿”的“瞎话儿”,着“鬼”吓唬、“管”孩子。

孩子们爱在“六月儿”(方言,夏天)晌豁上河里洗澡,大人说,河里有“淹死鬼儿”,非得拉下一个人淹死,做他的替身,才能“托生”。“淹死鬼儿”也挺有“门道”,要是十几、二十来岁儿的半大小子一个人儿上河边儿,就变成个小媳妇儿,长得挺好看,穿着花儿衣裳,摆着手儿招呼人下河,人一下河,他就往里缩,人跟着他越走越深,不敢走了,他就停下来又招呼你,等你到了深处儿,“咕隆”一下儿掉下去,他就把你坤进去淹死。为了说得吓人,还经常指名道姓儿地说:“那不是哪家哪家那个啥厮儿就是一个人儿上河里,挨淹死鬼儿逗儿去咧?”“哪家哪家那个啥厮儿正挨淹死鬼儿逗着往河里走呢,赶上哪哪打河边儿上过,赶紧吵吵着招呼他上来,才没掉进去,要不叫人家也淹死咧!”

那时候儿没有冰箱,更没有冰镇的饮料儿,“六月儿”大热天儿,人们解渴儿最好的就是上井里打“井拔凉”水,扒着桶沿儿“咕嘟”、“咕嘟”喝。孩子们挑不起来桶,就着纳鞋底子的“线绳儿”或细麻绳儿拴住玻璃瓶子口儿上的“曲道儿”,趴在井沿儿上“续”着往下放,“摆水”喝。那时候儿的井都是知不道哪辈子打的老井,井口儿镶着成条儿的黏石(方言,石灰石),四四方方,磨得光滑滑儿的,既容易掉下去,掉进去更没救儿,比下河洗澡更危险。大人们就总说:“可不能一个人儿上井上去,尤其是正晌豁,你去咧井里就出来个小人儿,留着胎毛儿,穿着花儿兜兜儿,长得俊俊儿的,招呼你下去跟他玩儿,他一招呼你你准得跟他去,一下去还不淹死里头?”“这小人儿最爱晌豁出来,晌豁大人都歇晌,小人儿一个人儿去没人看得着,他正好儿给你糊弄儿去!”

于家泡西北的“后河儿”离庄有一里多地,河东北角儿有两条沟,一条往北走不多远儿是高泡儿大队的“公墓”,经过公墓南边儿斜着往西北通往“碾子桥儿沟”,另一条稍微小点儿,直着往东通往倴城朝北坡儿上去的官道西边儿的道儿沟,正南有一条人挖的直沟,往南通往“板儿桥沟”,平时往东、往北的沟里没水,往南的直沟下大雨的时候儿泄后河儿的水,不下雨的时候儿有点儿水也不流,所以后河儿平时就是个死坑;坑西北深东南浅,南、西、北三面儿长着草,只有东南角儿有一点“亮水儿”,四周都是庄稼,人们从庄里上后河儿,得从板儿桥斜着穿过板儿桥沟北儿庄稼地里的小道儿,先走一片棉花地,接着走粒黍(方言,玉米)、高粱地,夏天粒黍、高粱长到一人多高,密密匝匝,道儿又窄,很少有人去,有的时候儿我们挑菜(方言,挖野菜)经过河边儿,大毒日头底下,四围一点儿声儿、一丝儿风都没有,只有坑东南角儿、当间儿没草的地方儿水面儿闪着扎眼的反光,都觉着瘆人,轻易不敢去。

大人更怕孩子们上后河儿去,把后河儿的水鬼说得比别处儿都邪乎,好像里头的“小媳妇儿”抻儿河里多少人去了似的,还说去后河儿的小道儿上哪年都有“拍麻花儿的”,孩子们一个人儿在地里小道儿上走,不定哪天就有“拍麻花儿的”在后头跟着,等走到深处儿,着手在孩子的囟口门子上一拍,孩子就傻了,也不会说话儿,就知道跟着拍麻花儿的走。“拍麻花儿的拍住孩子不给吃不给喝儿,都卖到远地方儿去咧,哪还敢走那个儿道儿,上后河儿去呀?看不着大人都不去,你们可千万别去呀!”

但那时候儿的庄稼孩子都是“野孩子”,听了这些“瞎话儿”虽然害怕,却又觉着河里的“小媳妇儿”、井里的“小人儿”新奇,有胆儿大的更恨不得见见他们,看个新鲜儿,夏天又忒热,哪儿憋得住不上河里去,不去“摆”井拔凉水?最多也就是招呼个伴儿,壮着点儿胆儿去罢了。胆儿胆儿突儿突儿地,庄稼孩子们喝着并拔凉水,在河里凫着游着,扎着猛子摸着鱼、抠着蛤子,一年年儿长大。

而虽然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怕见又想见的“水鬼”,当他们长大成人,做了父亲,跟己个儿的父辈一样儿,也担心己个儿生在水边儿、长在水里的孩子的安全,不免拾起小时候儿听过的“瞎话儿”,吓唬、“管教”孩子,“水鬼”、“淹死鬼儿”的“瞎话儿”,也就这样儿在水乡、在一辈儿辈儿泡里人里流传下来。

夏日水塘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