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如何“横扫”全球海洋?

晓波说说说 2024-06-24 09:58:53

“兴船政以扩海军,使中国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

——孙中山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年6月

既是中国电商的打折月

也是全球航运的涨价月

最近一段时间

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头部船公司

接连发布征收旺季附加费和涨价通知

亚洲到美国的旺季附加费最高可达3840美元

远东到北美航线的运费飙到了9200美元

全球航运业一片繁忙

上游的造船业也随之兴盛

东吴证券研报称

中国船舶订单量价齐升

头部船厂接单可以排到2028年

2024年1—5月

中国造船完工量1647万载重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5.4%

占全球总量的48.1%

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2645万载重吨

占全球总量的67.3%

别的不说

光是江苏靖江一个县级市

就有两家造船公司

闯入世界前十榜单

全球每生产八艘船舶

就有一艘来自靖江

位于长江下游的靖江市

不仅数量变多了

中国造船业的质量也非常高

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

是设计最复杂、制造难度最高的三种船型

并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其他国家最多只有两颗

唯有中国集齐了三颗

5月13日

研究院报告显示

中日韩三大造船国家中

中国综合竞争力得分为90.6

韩国得分为88.9

日本得分为83.1

不夸张地说

如果中国造船厂停工

那么全球贸易体系就要瘫痪

但中国造船业并不是天生这么强大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在19世纪

中国曾因为造船技术的落后

而被西方列强打得面目全非

20世纪中叶

新中国因为造不了大型军舰

而无法跨越台湾海峡

这些沉重而屈辱的历史

我们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

中国船的百年奋斗

1840年

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把腐朽的清王朝打得落花流水

也让中国人认识到了坚船利炮的威力

洋务派官员率先行动

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

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

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造船人才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又在天津扩建天津机器局

这两个单位都成了清朝的造船基地

生产了中国第一批自主轮船

历史图片:晚清的福州船政

民国成立以后

政府更加重视造船业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造船强国梦”

“兴船政以扩海军

使中国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

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

在孙先生等人的引导下

民国造船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江南造船厂制造了第一艘国产军舰

中华造船厂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破冰船

马尾造船厂试制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历史图片: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但是在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时局下

中国商贸和制造业都没发展起来

造船业也就乏善可陈

港口停泊的大船大多都是进口的

本土船厂只能造一些散货船

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

江南造船所仅造船34艘

其中500吨以上的7艘

其余都是驳船、拖船之类的小船

历史图片:民国时期的江南造船所

新中国建立后

借助苏联的技术援助

中国基本建立了船舶工业体系

1957年10月

由江南造船厂生产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正式入列服役

大大壮实了中国海军的声威

1965年的最后一天

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

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交付

历史图片: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但小平同志内心很平静

因为他在1920年就坐过万吨巨轮

他知道中国造船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是变小了

而是越拉越大了

1977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为11万总吨

而家门口的日本达到了1170万总吨

相差整整一百倍

历史图片:日本人在70年代末建造的超级巨轮

改革开放以后

在总设计师的指示下

中国脱离了“闭门造船”阶段

一面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来缩小差距

一面利用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造船业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1981年9月

中国造船厂为港商建造的“长城”号

在大连顺利下水

打响了中国船舶出海第一枪

历史图片:大连造船厂制造的“长城号”货轮

1995年

中国造船业首次超过德国

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

中国船舶

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工具

2002年

中国建造了首艘30万吨级油船“德尔瓦号”

在油船领域首次取得了突破

历史图片:“德尔瓦号”油轮

2008年

中国造船业首次超越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国

但三十多年的野蛮生长

也给中国造船业埋下了很多隐患

首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

2008年全国修造船企业有2000—3000家

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民企

它们管理混乱、设施简单、技术落后

只能建造低技术门槛、低附加值的散货船

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

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后

散货船需求量迅速下降

中小民企的资金链就撑不住了

2009年至2016年

中国约有140家造船厂关停倒闭

另有90多家船厂被兼并收购

中国造船业陷入低迷期

船海专业由热门专业变为“天坑专业”

中韩造船业的巅峰对决

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

小破厂的逐渐消退

会给大厂腾出更多生存空间

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那些越做越大的中国造船巨头

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全面赶超韩国三大造船集团

韩国大宇造船集团

2010年

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和订单量均超越韩国

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但从造船业的营收和利润来看

中国当时还是远不如韩国

因为LNG、LPG(液化石油气)

等高端船市场长期被韩国人把控

中国船舶订单单价只有几千万美元

而韩国人造一艘LNG船

造价可以达到2亿美元

韩国生产的LNG船

中国造船人从不服输

在LNG领域与韩国人展开竞争

2008年

沪东中华造船厂

交付了中国第一艘LNG船“大鹏昊”

中国生产的第一艘LNG船

打破了日韩垄断LNG运输船的历史

2010年

沪东中华设计了第二代LNG船

舱容比第一代变大了17%

能耗却比第一代下降了25%

2015年

沪东中华建造的LNG船“巴布亚号”

交付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

标志着中国大型LNG船舶已达到国际标准

2020年

沪东中华从韩国人手中夺取了

一个总额超200亿元的LNG船建造项目

经过中国造船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与韩国在LNG船的市占率差距

已经从2021年的50%缩小到了2023年的5%

但韩国人也不是吃素的

当然不愿意把造船业的蛋糕都让给中国

2024年3月

韩国三大造船集团与韩国政府签订

《确保韩国造船竞争力的联合应对协议》

承诺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9万亿韩元

力求扩大韩国在造船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

掌握造船领域具有“超级差距”的技术

事实上

韩国船企的抢单能力依然很强大

2024年一季度

韩国造船企业承揽的船舶订单额为136亿美元

比中国造船业的订单额高出8%

中国与韩国造船业的巅峰对决

还在火热进行中

想要彻底击败韩国造船业

中国船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汽车和船舶是国之双璧

造船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丝毫不亚于汽车制造业

汽车业和造船业都是“现代工业的明珠”

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

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等几十个行业

汽车业和造船业也是很多大城市的支柱产业

比如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不仅是上汽集团、蔚来等车企的总部

还孕育了三家世界级造船厂

沪东中华、江南和外高桥造船厂

而且上汽集团还在发展汽车滚装船业务

预计到2026年底

上汽集团自营汽车运输船队将达到14艘

汽车业和船舶业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上海造船产业

与中国汽车制造业一样

造船业也在经历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高端化方面

中国既有豪华轿车又有豪华游轮

智能化方面

中国既有有人驾驶车也有无人驾驶车

绿色化方面

中国既在生产氢能车、甲醇车

又在研发氢能源船舶和甲醇加注船

造车和造船在技术上也是相通的

比亚迪的汽车运输船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类似

中国造船业也是国家战略的一环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可以降低中国的石油依赖

进一步巩固中国的能源安全

而造船业的全面进步

则可以提升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在国际纠纷中可能会派上大用场

中国航母style

大洋彼岸的美国

正在为造车和造船业的衰落而发愁

美国的造船厂曾经9年可造40艘舰艇

现在10年只能造8艘

美国造船业的萎缩导致美国海军更新放缓

军事评论员邵永灵认为‍

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延期交付

造成美国在海基核力量方面落后于俄罗斯

美国船企的脑回路比较奇特

首要想的不是如何找差距、补短板

而是游说美国政府

对中国造船业发动“301调查”

试图用蛮力按倒中国造船业

美国对中国造业发动301调查

但是中国企业一点都不怕

过去几十年

中国的钢铁、家电、光伏、风电等产业

都是在逆风中做大做强的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本篇作者 | 饶祖分 | 责任编辑 | 徐涛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2 阅读:95

晓波说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