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为什么把人越推越远?

锤子替乐 2024-08-07 11:21:09
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为什么把人越推越远?

润泽园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2024年08月07日 04:46 河北

01

虽说已经立秋了,但暑热正盛,小文的内心也并不清凉。

最近她在职场上新结交了一位朋友,她很优秀,也很仗义,很关心小文。

这几天,小文临时接手了一个紧急的活儿,原本十天的工期,甲方要求压缩到五天完成,还不断地提了一大堆要求。

小文每天都忙到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一次次被甲方否定,又一次次绞尽脑汁想出更好的方案。

好不容易有闲暇时间和这位朋友见面,小文叫苦不迭,细数着甲方的苛责、工作的超负荷。没想到,朋友却说:

唉,抱怨有什么用呢?

做乙方,就应该适应这些啊。

把方案做到对方无话可说,不就行了?

你看,你有这抱怨的精力,

还不如去想想怎么做得更惊艳!

都是成年人了,

你应该换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

这也是在锻炼你的能力啊,加油吧!

……

一顿道理输出,让小文张口结舌:“是的,你说的对……”

其实,不光这件事,每次小文和这个朋友聊到自己的难题,都会被按头打鸡血,好像自己是在请教一位人生导师,好像回到了临近高考时班主任的课堂上。因此,小文下意识地刻意疏远了对方。

有一次,小文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朋友发脾气:“你说的道理,谁不懂?你居高临下讲的这些,自己做到了吗?如果你面临我的处境,你能做到吗?”

没想到,朋友也觉得很委屈:“哄人谁不会呢?顺着你的情绪说就行了,但这样于事无补啊!我不想只是做你的‘情绪垃圾桶’,只能给你安慰、陪你抱怨,我是想做你的‘诤友’,陪你解决问题啊!”

但是,一味讲道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02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诤友”。

ta并非不关心你,反而这份关心总是太过急切和浓重,总是让人很有压力,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阳明先生有一位弟子孟源,就是这样的一位“心明眼亮”的“小老师”。

有一次,有人来请教阳明先生,刚好孟源在场。来者刚说自己学习中的收获,还没等阳明先生回复,孟源就忍不住说,“你这刚到我之前的学习程度”。

来者又讲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孟源再次赶在老师回复前说:“你遇到的这种情况,我之前就遇到过了!”孟源刚想讲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看到阳明先生严厉的眼神。

阳明先生批评孟源道:自高自是,这是你一大病根。以后,就要把这个点作为自己为学用功的下手处。

阳明先生对孟源的批评,更像是对我们的警醒。

所谓“旁观者清”,看到别人的问题,给别人讲道理,总是很容易的。但是,每我们想要跟对方讲道理时,是否早已将自己放在了制高点?

是否代表我们早就认同这样一个前提: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强;我的认知水准比你高?

如此,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无论内容或者语气,都可能在传递一种负面暗示:你这里不对、那里不行、不应该这样……这份起心动念,对方都收得到的。

因此,对方会感到自己的真实需求被忽视、真实情感被否定。在绝对正确的大道理面前,对方也会感到自己做不到、做得不够好,甚至产生一种不配被爱的深深无力感。

原本想要激励对方,最终却起到了打压对方的效果,这样的人,当然让人避之不及。

其实,爱讲道理的人,儿时大多也有过真实情绪一概被忽视、被否定的经历,从而认定情绪是没有用的。

他们无法接纳自己软弱的一面,因而对别人的软弱也感到反感,无意识地采用别人说教自己的方式,来说教别人,并从中证明自己的价值,确认自己的成长。

03

反之,如果一个人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能够认真审视、尊重和包容自己的情绪,也就更能够理解和体谅他人的难处,拥有一份同理心。

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你一无所知的战斗,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难题,需要超越的难处。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反过来说,当我们对他人的苦更加感同身受,才能采取更好的方式,帮助到对方。

就像开头小文的朋友说的那样,原本的发心,都是为了对方好,那么,就更应注意帮助的方式,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或许小文那时的抱怨,并非气馁,只是希望在朋友那里找到情绪的容器,可以安安稳稳地把内心的压力和不安托付在此,然后轻装上阵,继续迎战。

或许小文更需要的,是对她的大我的肯定,是一句“你这份方案的创新点,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的努力已经远超过往数倍了”“你做得真的很棒”;

或许只是一句“你真的辛苦了”,就可以一扫她的疲惫和怨言,在无声无息之间,重新激扬起她的心力。

假设她真的遇到一些瓶颈,也可以在她不那么疲惫的时候,在她急切地寻求解决办法时,同她一起发现问题、看清本质、共创问题的解决办法。

每个人都渴望被引导,但拒绝被说教。引导,是与她站在同一起跑线,并肩奋斗;而非站在跑道旁的遮阳伞下,指指点点。

在哈萨克语中,“爱”的意思,是“清楚地看见”。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渴望“爱”。

看见ta,意味着一份由衷的尊重与肯定。不仅看见问题,更看见问题背后一个活生生的人。看见每一种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

眼里有人,心中的爱与智慧就会升起,也就能更好地帮助到别人。

这份真诚的关怀,就像盛夏时节里,随秋日而来的一缕清风,化解ta心上孤独的煎熬,用徐徐凉意陪伴ta并肩前行。

本文全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阳明教育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0 阅读:22

锤子替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