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3日出发,到6月23日返回,嫦娥六号出差的53天都要做啥?

风云圈 2024-06-03 00:36:38

5月3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从火箭发射到嫦娥六号取到月背样品返回地球,整个过程要经历53天,从5月3日出发,到6月23日返回。这53天都要干什么呢?整个流程又是什么样的?

嫦娥六号任务主要经历了十一个飞行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和月背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汇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返回阶段。

期间还涉及探测器的四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多次的分离和转移。嫦娥六号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关键。

在嫦娥六号5月8日踩好刹车进入环月轨道后,在环月阶段,嫦娥六号将会用20天左右的时间调整好位置,为落月做准备。目前也就处于这20天左右的准备时间里。

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了顺利带回月球背面的样品,科研人员为嫦娥六号设计了十一个阶段的飞行任务。

在飞行的过程中,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了组合体择机落到月球的背面。当万事俱备,嫦娥六号就会开始落月,并在月面工作48小时完成月背样品采样。

采样完成后,就将开展月面上升,环月轨道交汇对接等工作。上升器携带采集的月壤,从月球背面起飞,去和回反组合体来交回对接,把月球样品传递给返回器,然后返回地球,以半弹道跳跃式的方式带入大气层,返回四子王旗。

这期间,嫦娥六号还带了四个国际包裹,他们也要同步开展多项科学探测。目前,除了巴基斯坦立方星,已经成功开展了在轨成像任务外,嫦娥六号搭载的其他3个国际载荷也将在落月后开展工作。其中法国氡气探测仪,将会对月表氡气同位速开展原位测量;欧空局月表的负离子分析仪,对月球表面的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交互作用;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镜,作为月球背面的定位绝对控制点,可以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后,嫦娥六号就将开启回家之路,通过大约五天飞行再入大气层。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

随着嫦娥六号探月工程的开展,中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也吸足了人们的眼球。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旨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同时实现可扩展和可维护的特性。

2035年前,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到了2045年,计划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

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20年7月,当时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2021年3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并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1.0版和合作伙伴指南1.0版。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和机构加入了这一计划,包括泰国、尼加拉瓜、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等。

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五大基础设施构成:地月运输系统、月面长期运行保障系统、月面运输与操作系统、月球科研设施系统、地面支持及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共同提供了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天地往返、月球科考和地面支持等保障能力。

月球科研站将为人类探索太空、实现太空移民等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

科研站具备支持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科学和技术活动的能力。它将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

怎么样?是不是很期待呢?

0 阅读:140

风云圈

简介:解读生活中的天文、地理、气象及农业科技等领域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