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场里,我们得有一套完善的现场救治和死亡记录制度。想象一下,每当我们给猪只进行治疗时,记录本上至少要记下这些关键信息:日期、猪只编号、用的啥药、用了多少剂量、怎么给药的、谁负责执行的,还有这个药物停药多久后才能宰杀食用。这样详尽的记录能帮我们随时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
死亡记录同样重要,它能告诉我们一个批次里到底有多少头猪,死了多少头,以及具体的死亡时间段。如果有些猪只接受了安乐死,也需要特殊记录下来。有个小窍门,就是在记录死亡原因时,不妨先推测一下大致的死因,同时也教会猪场的客户如何准确地记录死亡率。不过要注意哦,研究发现(Lower等人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现场记录的死因和真实的死因有时候会有出入。所以,我们在记录的时候,尽量把重点放在易于观察和判断的指标上,比如说,一头猪如果因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腹泻而死,就直接记录为“因腹泻死亡”。另外,记得设立一种编码来区分自然死亡和安乐死的情况。
至于收集死亡率数据,有几个高效的办法:简化选择项,更多关注猪只表现出的常见临床症状,而非深入挖掘具体疾病的根源;并且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正确分类猪只的死亡原因。
养猪场里的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也要做好日常记录,像每日的饮水量、舍内最高和最低温度,这些都是现代养殖场容易获取的重要信息,尤其能帮助我们预测可能出现的呼吸道疾病爆发(特别是通过监测饮水情况,Bmmm在2006年的研究提到)。记录舍内温度变化有助于我们检查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建议用独立的温度计测量,而非完全依赖猪舍电子控制系统。
每天至少挑一组猪群实地检查,确认记录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在种猪场,除了这些基本记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记录形式,可能是手写的便签,也可能是电脑上的电子记录。比如,一个简单的精液管理日志,就能追踪到日期、时间、精液储存箱的温度,以及负责轻轻翻动混合精液的员工名字缩写。这样的手工记录好处多多,既保证了重要任务按时完成,又能方便追溯每个人的责任。
如今很多数据都能通过每日或每周报告,甚至直接在电脑上获取电子版。从先进的母猪管理系统得到的各种报告五花八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作为猪场兽医,关键是理解和公正评估各种猪群表现参数。电子记录系统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灵活汇总各种数据,并且跟内部或外部的标准指标对比,找出哪些生产参数有待提高。
看报告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数据通常会按照时间或类型进行汇总。举例来说,关于1月份繁殖和分娩的数据汇总,指的是1月份所有配种的母猪和1月份分娩的所有母猪,这是两个不同的统计范围,有助于我们全面监控猪群的整体表现,但并不能分析出特定组别间的因果关系。要想深入了解某个特定猪群的表现,就得依靠基于队列的报告,这类报告中的所有参数都是针对同一组猪群的,即使是在不同日期收集的繁殖和分娩数据,也都属于同一批猪。这种队列报告对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特别有价值。
在整个数据收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采取行动。当兽医要求员工或管理者收集数据时,应当清楚地告诉他们数据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数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采取行动以及不采取行动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比如,单纯记录精液储存箱的每日温度并没有太大意义,除非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一来,数据才真正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