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乳腺癌,别慌!与之相关的九件事要清楚!(下)

欣欣看健康 2024-05-26 11:20:41

接上篇…

✍术后康复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出现水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淋巴结清扫以及放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乳腺周围的淋巴液回流受阻并堆积,进而干扰了淋巴液的正常循环。

乳腺癌治疗后出现患侧上肢水肿,目前尚未有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预防为主,有8点建议供参考。

避免将患侧上肢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因为高温可能加剧淋巴循环障碍,进而加重水肿症状。

为减轻淋巴管压力,患侧上肢应避免过度负重,以促进淋巴液的顺畅回流。

防止患侧上肢近端受压,以减少淋巴管损伤,确保淋巴液正常流通。

在睡眠时,建议将患侧上肢置于心脏平面以上,利用重力辅助淋巴液回流,从而减轻水肿。

降低感染风险,应尽量避免对患侧上肢进行有创性操作,如穿刺、手术等,以预防因感染导致的水肿。

恢复手臂功能,通过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侧上肢肌肉力量,促进淋巴液流动。

在乘坐飞机或长途旅行时,建议佩戴弹力袖套,为淋巴液回流提供额外压力,减少水肿发生。

适当体育锻炼是预防水肿的有效手段。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淋巴液流动,有助于预防水肿。

✍术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

医学指南明确指出,虽然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免于化疗,但是➡️大多数患者仍需要化疗辅助治疗。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疗的利弊,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接受化疗。

保乳手术、原发灶较大或腋窝淋巴结阳性等情况,➡️术后通常需要放疗作为辅助治疗。以往,化疗和放疗的顺序有多种选择,但现在通常推荐在化疗结束后进行放疗。

基因分型为Her-2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步骤。曲妥珠单抗是这类治疗中的经典用药,治疗周期通常为一年。

✍内分泌治疗

70%多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呈阳性,这就决定了她们在术后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其核心问题是雌激素,雌激素就像是受体阳性肿瘤细胞的“养料”,减少雌激素的产生,或者阻断其与肿瘤细胞的结合。

雌激素主要包括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三种,其中雌二醇是最为关键的一种。

内分泌治疗因女性生理阶段不同而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种情况,这是基于女性体内雌激素来源的变化:在绝经前,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而绝经后,雌激素则多是由雄激素转化而来的。

针对绝经前的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一些药物来➡️阻止雌激素与肿瘤细胞的接触,比如使用竞争性受体抑制剂,这类药物为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主要应用的是芳香化酶抑制剂,比如各种“曲唑”和“美坦”等,➡️抑制脂肪、雄激素等转化为雌激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内分泌治疗标准治疗时间是5年,对于那些肿瘤负荷较重但对内分泌治疗耐受性尚可接受的患者,建议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

注意,⚠️内分泌治疗具有抗雌激素的特性,患者往往容易并发骨质疏松,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在必要时使用抑制骨破坏的药物来维护骨骼健康。

✍复查随访

复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乳腺癌术后的复查时间,应根据肿瘤的具体分期和类型来确定。复查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体格检查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运用乳腺钼靶、超声或X线等手段,目的是检测另一侧乳房是否有肿瘤发生或早期乳腺癌复发的迹象,同时也可以评估手术和放疗的效果。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则主要是肝、肾功能的评估,血常规以及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通常与体内癌细胞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

临床体检,最初的两年,每4-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接下来的三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而在五年之后,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乳腺超声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乳腺X线摄影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每年还需进行一次X线胸片或胸部CT的检查,推荐胸部CT。

腹部超声,最初的频率建议每6个月一次,但三年后建议改为每年一次。

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如腋窝淋巴结转移超过4个的患者,建议诊断进行一次骨显像检查并作为参照,随后每年进行一次全身骨显像检查。五年后,这一频率可以调整为每两年一次。

血常规、血液生化以及乳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最初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三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正在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盆腔检查。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对方,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百战百胜!同样地,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其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争取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和获益!

0 阅读:57

欣欣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