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84岁老人参加高考,考完估分630,结果一查分数傻眼了

炎黄小刺史 2024-06-30 05:16:14

2020年,长沙的高考现场,有一个不一样的考生。

他当时已经84岁,头发花白的他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估分630分。

这么大的年纪,这么高的分数,瞬间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他最后开了多少分呢?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参加高考呢?

三次高考

2012年,76岁的王宝贵首次踏入高考考场,他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位年逾古稀的考生,考试结束后,成绩虽然只有100多分,远未达到录取线,但这并未动摇他的信心。

相反,他为自己能够完成这场考试而感到自豪。

这份成绩,对于一个重拾课本多年的老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四年光阴匆匆而过,2016年,已经80岁的王宝贵再次站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上。

这四年里,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希望能在第二次尝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事与愿违,这一次的分数反而比上一次还要低,仅有60多分。

面对这个令人沮丧的结果,王宝贵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开始深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开始尝试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关注时事新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高考也因此推迟了一个月。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已经84岁高龄的王宝贵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要第三次挑战高考。

这个决定让王宝贵的家人既感到惊讶又充满担忧。

但是,王宝贵坚持认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他想再尝试一次。

他的坚持和决心,让家人最终选择了支持和理解。

考试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宝贵缓缓走进考场。

他颤颤巍巍的身影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考生中格外醒目,引起了工作人员和警察的注意。

他们主动上前协助这位特殊的考生,确保他能顺利进入考场。

尽管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王宝贵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份执着和勇气,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考试结束后,王宝贵刚走出考场,就被等候已久的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面对记者关于成绩预估的提问,王宝贵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一次我考得不错,我估计应该能考630分。"

这个充满自信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王宝贵的早年经历

1936年,在湖南长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王宝贵呱呱坠地。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家的宠儿。

尽管父亲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仍倾其所有,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王宝贵的命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

年少的王宝贵并未珍惜父母的苦心。

初中时期,这个曾经乖巧听话的小男孩仿佛变了个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父母殷切的期望,在他耳中都成了无关紧要的絮语。

他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点进入社会闯荡。

就这样,王宝贵与继续升学的机会失之交臂。

当他的同龄人还在为未来的学业奋斗时,他已经踏入了社会的大门。

然而,现实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王宝贵的想象。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年轻的王宝贵在求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他尝试过各种工作,却总是因能力不足而被拒之门外。

最终,他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关系,勉强在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普工的工作。

初入职场的王宝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工作繁重,薪水微薄,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

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初放弃学业的决定是多么愚蠢。

然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王宝贵只能咬牙坚持,努力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宝贵在工作中逐渐积累了经验,也获得了一定的成长。

他从一个懵懂的新人蜕变成了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然而,每当看到那些有学历的同事不断获得晋升的机会,而自己却始终停留在基层岗位时,王宝贵心中的遗憾就愈发强烈。

这种对未能继续学业的遗憾,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王宝贵度过了大半生。

即便他的子女们都顺利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他内心的遗憾却并未因此消除。

这份遗憾,成为了王宝贵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成为了他后来人生选择的重要动力。

重拾学习之路

转机出现在王宝贵60岁退休之际。

当时,中国的高考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取消了考生年龄限制。

这个消息对王宝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学习,参加高考呢?

就这样,王宝贵开始了他的"晚年求学"之路。

他省吃俭用,用退休金购买各种教材和辅导书。

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起床,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学习。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至少学习六个小时。

即便王宝贵的学习过程充满了艰辛,他也没有放弃。

由于年龄的原因,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大不如前。

特别是在学习英语时,他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英语的老人来说,26个字母就像是天书一般难懂。

但王宝贵并没有气馁,他从最基础的字母开始学起,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慢慢积累词汇量。

除了学习新知识,王宝贵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适应现代教育体系。

他年轻时学习的知识体系和现在的高考要求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王宝贵开始关注时事新闻,试图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他甚至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最终成绩

然而,当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结果却出人意料。

王宝贵的实际得分仅有26分,这个分数不仅远低于他的预估,甚至连他自己估分的零头都不到。

面对这样的结果,王宝贵最初确实感到有些沮丧,但很快他就调整了心态。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宝贵平静地说:"我尽力了,没能考好,说明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不后悔,能圆了高考梦,我已经很知足了。"

其实王宝贵高考成绩和预期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可以想象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理解力和反应速度都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对于84岁高龄的王宝贵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吸收和记忆大量的新知识确实很困难。

高考是为青少年设计的,考试的时长、题目的难度、答题的速度要求等都是基于年轻人的能力水平制定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而且他年轻那会儿,学的还是繁体字,而如今已经全都是简体字。

这种变化无疑增加了他学习和应试的难度。

社会反响与讨论

王宝贵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赞叹他的毅力和勇气,认为他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也有人质疑他参加高考的意义,认为这只是在浪费教育资源。

然而,无论褒贬,王宝贵的经历都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放弃。

王宝贵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梦想,无论年龄多大,都可以勇敢地去追求。

同时,王宝贵的经历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会,因为有些遗憾,即使用一生的时间也难以完全弥补。

值得一提的是,像王宝贵这样的"高龄考生",近些年来也不在少数。

2013年,永州85岁的罗伯中老人参加高考,考了59分,其中文综分数最高,拿了34分。

罗伯中老人也是为了圆梦才参加的高考,当年他高中仅读了3个学期就辍学了,原因是要上战场,参加游击战。

2020年,洛阳70岁的郑留仓老人参加高考,获得了235分的成绩,超过专科分数线50分。

对于一个古稀老人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郑留仓本人表示,他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因为他的目标是河南科技大学,所以他打算明年再战。

这些老年人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大多是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

他们那一代人中,很多人因为战争等原因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对教育怀有深深的遗憾。

现在有了机会,他们希望能够弥补这个遗憾,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结语

在2020年的高考结束之后,王宝贵也终于决定,结束自己24年的高考计划。

但他表示,虽然不再参加高考,但学习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这位84岁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也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王宝贵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最终的成绩,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曾经拼搏过、追梦过,人生就已经足够精彩。

参考资料

0 阅读:1

炎黄小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