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华裔重启“中国行动计划”

猫哥知识分 2024-09-15 22:26:33

大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没有,美国其实历来是针对中国人并不友好,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在那里受委屈也不回到中国来。美国国会刚刚开启的所谓“中国周”,就是要重启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什么是“中国行动计划”?来,关注猫哥看世界,精彩点评在最后。

美国国会自9月9日复会后特意在本周开辟了所谓的“中国周”,密集表决多项与中国有关反华的法案。

这些涉华法案在美国国会政治中属于“跨党派共识”范畴,这根源于美国朝野已经完成的对华政策认知转型,诸如法案中出现涉港、涉台问题,打“香港牌”、“台湾牌”是美国对华新冷战与战略、地缘遏制政策的重要抓手。

据香港《南华早报》9月12日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37票对180票获得通过,由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Lance Gooden)发起的一项内容是,在美国司法部之下重启一项为期6年、类似“中国行动计划”的新计划,宣称要遏制对美国知识产权和学术机构的间谍活动,并制定一套针对实验室和大学研究人员的执法策略的法案。

自9月9日美国国会掀起“中国周”以来,已有大约24项针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科技领域影响力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虽然有些提议受到白宫出于“后拜登”时代求稳过度的反对,也没有通过参议院的审议和总统的签署,但是主体上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共识。所以,无论古登出于什么政治目的,但是其明确声称,该法案旨在恢复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发起的“中国行动倡议”,“中国对美国大部分的贸易盗窃行为负有责任”。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是2018年11月特朗普执政时期,时任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提出并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的行动,以应对所谓的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美方称制定“中国行动计划”的原因在于,“非传统情报搜集人员已经侵入了知识产权领域,包括实验室、大学和国防工业基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被利用,进行了与美国利益相悖的技术转移”。

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应对所谓的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田纳西大学前副教授胡安明是第一个作为“中国行动计划”的目标而受审的人。

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暂停饱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迄今只是“暂停”,美国丝毫没有罢手渲染中国威胁,而是转为寻求更隐蔽的遏华组合拳。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

在202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调查显示,在“中国行动计划”展开的几年中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fearful)”,可谓“寒蝉效应仍在”。

“中国行动计划”使得众多华裔人士受到了负面影响,以下为您列举一些案例:

1. 陈刚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知名华裔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陈刚,被指控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合作关系,但最终这些指控被撤销。这一事件给他的个人声誉和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冲击。

2. 李晓江教授:埃默里大学的李晓江夫妇被学校突然解雇,理由是他们未充分披露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费。这导致他们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断。

2021年9月,被称为“中国行动计划首案被告”的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华人教授胡安明,也已经被宣判无罪。今年7月11日,“中国行动计划”首个被起诉的华裔学者陶丰,其十项重罪也已经全部撤销。

最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那位陈刚教授,在为副总统哈里斯这次竞选总统站台时,现身说法动情的说:“‘中国行动计划’在科学家中制造了一种恐惧气氛,赶走了优秀人才,吓跑了想来美国的人才,损害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陈刚说的“我国”,当然指的是他现在自己承认的祖国——美国)

这些华裔人士在“中国行动计划”下,面临不公正的调查、指控,职业生涯受阻,个人声誉受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专题网站上列示了77起案件,150多人被起诉,其中逾九成为华人华裔。

美国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打着所谓“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打击经济间谍活动”的旗号,实则对中美关系以及美国自身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行动计划”严重破坏了中美之间正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在科技领域,双方的合作原本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创新和发展。然而,这一计划却无端对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设置重重障碍,导致许多正常的商业合作被迫中断。美国的企业失去了与中国企业合作所带来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得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失去了来自中国的有益补充。这不仅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削弱了美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科研领域,“中国行动计划”给美国的科研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众多在美华裔科研人员以及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团队,因为这一计划而受到不公正的调查和指控。科研工作需要开放、包容和自由的环境,而这种充满怀疑和恐惧的氛围严重干扰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由于担心受到无端指责而选择离开美国,或者放弃与中国的合作,这对于美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从法律角度审视,“中国行动计划”存在着严重的执法不公和滥用权力的问题。一些案件缺乏确凿的证据,仅仅基于种族和国籍的偏见就对当事人进行起诉,这严重违背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原则。这种选择性执法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让美国的司法体系蒙羞,降低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公信力。此外,由于该计划的执行标准模糊不清,导致执法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具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加剧了执法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

在社会层面,“中国行动计划”加剧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群体的歧视和偏见。长期以来,华裔在美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一计划却将华裔与所谓的“间谍活动”无端联系起来,引发了社会对华裔的不信任和排斥。这种歧视不仅伤害了华裔的感情,也破坏了美国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使得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受到威胁。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行动计划”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这一计划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和零和思维,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这种对抗性的做法不利于双方在经贸、环保、反恐等众多领域的合作,也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公知经常赞美文明灯塔美国的自由和民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是无国界的,人是有国藉的。爱国心永远贴近自己的祖国,这是“本“。一个有才能的人,最应该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才能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因为这才是人的“根”。牢记“根本”是做人的底线。

被很多人膜拜的美国是那么的高大尚的超级强大,对中国却如此恐惧和格格不入,事无巨细,逢中必反,表现出及大的不自信。难道这就是垂死前的挣扎么?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美国在洗脑和养殖方面的确还是那么的强大,否则怎么还是那么多人一直在维护和跻身其中呐?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说的话来了,他说,因为狗不是全人类的朋友,只是他主人的朋友,所以怎么打怎么骂,甚至主人要杀了他,他也还会摇尾巴的。

0 阅读:48

猫哥知识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