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钱币收藏的,在自己的收藏之路中,都是追求美精稀,那么,一个“国宝”一词放在你的钱币名称上,很难不心动,不是一般威风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名字带有“国宝”的钱:
大德国宝
镍币,铸造于1909年,通行于山东,为德国殖民地产物。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入侵山东青岛,随即在次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此后胶州湾被称为德国租界。
德国殖民当局在租界发行货币,用以经济掠夺和租界经营包括纸币和硬币。其中由柏林硬币造币厂铸造,德华银行发行于1909年的镍币——“大德国宝”,面值有两种,分别为五分(5 cents)和一角(10 cents)。
此币存量不多,铸造精美,风格中西结合,很有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具体信息可见本公众号文章——“大德国宝”
新莽 国宝金匮直万
国宝金匮直万,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铸造于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也有说法认为它铸造于公元14年王莽第四次货币改制期间。
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上部为圆泉状,顺读“国宝金匮”四字;下连方座,中有篆书“直万”二字。据说还有在正面顶部加“天府”二字,背面顶部加“蟾宫”二字的版别,应为花钱或臆造品,待考。
有人认为该物为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其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
该钱在昔日曾易金千两,堪称古泉魁首,其价值无可估量。关于此钱,曾有“存世真品仅有两枚半”的说法。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内载此钱存世仅一枚半,半枚是《古泉汇考》中记载的收藏家刘燕庭所存上半部残品,一枚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土于西安未央宫地区,民国时几经转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身香港拍卖市场,由政府买下,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但近几年来亦偶有发现,然数量亦少。华光普编《中国古钱大集》将其标注为“一级 无定价”。新发现的国宝金匮直万也存在真假模辩的情况。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宝金匮直万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字体隽美,传世罕见,绝对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前列,“古钱之魁首”。
元 “大元国宝”
元 “大元国宝”,有背“龙”纹和背”至大“等版别,“大元国宝”是古钱币中的五十名珍,真品存世数量30枚左右,单龙戏珠版存世数枚。
此币钱文篆书对读,书体有玉箸篆韵味,法度严谨,庄严凝重,比划圆润饱满,流畅自如。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取《易·干》彖曰:“大哉千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义,始改国号为“大元”。
因此有人认为此币为这个时期的产物:铸“大元国宝”开炉钱以示庆贺纪念,其“元”字有大与始之含意。
不过目前普遍的说法是,此币为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为皇家供养或赏赐钱性质。
元朝大力推行纸币,是元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元朝政府就开始发行“中统元宝交钞”,顺帝时又发行“至正交钞”,很少铸行铜币,目前所见元代年号多为供养钱性质。
“大元国宝”钱亦非行用钱,其钱型硕大,“国宝”面文及背面龙纹图案均充分彰显皇权,应该为皇家供养或赏赐钱,是元代最负盛誉的铸币,并跻身古钱五十珍,十分珍罕。
元 “大元国宝”存世量极少,乃中国钱币名珍。
大元国宝背龙纹
大元国宝背至大双龙纹
大元国宝背“至大”
辽“大辽国宝”
辽“大辽国宝”(25.3毫米),此品仅见,自现世以来倍受泉界关注,初有泉家疑为“东国重宝”改范铸造,然细观此品钱文,与所见“东国重宝”各版均有小异,缘何铸此奇品有待进一步探究,后无独有偶于西夏窖藏中现世有“大夏国宝”与之呼应。
此二品“国宝”钱应为宋辽西夏之际重要的标志性珍泉,实可宝也。
注:上文提到的“大夏国宝”,遍寻资料并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因此这里仅简单提一下,不作过多的描述
收藏知识259
钱币历史175
钱币版别180
钱币资料210
钱币调查局52
收藏知识 · 目录
上一篇盘点银币里的那些“军阀”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