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海一男子临终前叮嘱妻子: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

文史风云 2024-08-10 20:01:30

1948年,上海一间破陋不堪的瓦屋里,一位身形瘦弱的男子正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临终前他叮嘱妻子: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王人路出生于1919年,正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日子。幼年时,王人路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名师指点下,来到了上海中华书局就职。上海是一个三教九流的地方,各类思想在这里碰撞。王人陆在生活中安分守己,但也同情左派人士,并结识了日后的妻子吴启瑞。两人情投意合,互相认定对方就是可以相伴一生的人生伴侣。不久,在亲友的见证下,王人路和吴启瑞走进了婚姻殿堂。上海是租界,是全国的物流中心,更是全国经济最好的城市。王人路靠着微薄的工资,勉强能养活一家人。可是赶走了日本人,战争却并未结束。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国共两党还是兵戎相见。战争对于国民经济是毁灭性的,人们放弃了生产活动,无法创造财富,就连繁华的上海也受到了波及。更何况民国四大家族抓紧了要发国难财,又加重了上海底层人民的负担。工资一分不涨,劳动时间却越来越长,高负荷的工作压垮了王人路的身体。在临别之际,王人路叫来了妻子吴启瑞,眼含热泪地说道:“启端,我是治不好了,你要好好活下去。咱们八个孩子还要你养活,等她们都长大了,你找个人家嫁了,别在我这一棵树上吊死。如果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他会帮助你的。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们兄弟关系也很密切。”吴启瑞已经泣不成声,得知夫家和陕北的毛主席有过一段交往,她几乎要惊掉了下巴。王人路的父亲,也就是吴启瑞的公公,名叫王立庵,在湖南教育界颇有名声。毛主席在湖南上学时,曾受过王立庵的教诲。可是事情毕竟过去了快20年,再加上家里还有些积蓄,吴启瑞便没有及时联络毛主席,而是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度日。等到了1950年,天下已定,家中积蓄也花了差不多。吴启瑞虽是无锡师范小学的教师,但一个人的工资实在难以为继。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了封信,寄给了北京的毛主席。信的开头,吴启瑞极为谦卑,她写道:“毛主席,容我先自报家门。我叫吴启瑞,是无锡的一名小学老师,也是王人路的遗孀……。”不知不觉间,吴启瑞就洋洋洒洒写了有两千多字。末尾,吴启瑞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能否准许小女心月,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就读,使孩子们增强体质,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7月22日,坐立不安的吴启瑞收到了来信。毛主席表示同意入学请求,还嘱咐吴启瑞要保重身体,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本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吴启瑞也不敢再奢望其他。可1960年6月21日,吴启瑞又得到了一个令她喜出望外的消息。这一天,无锡下起了大雨,退休多年的吴启瑞,听到了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她打开门一看,一人自称是无锡市委统战部部长。部长说:“毛主席说,明天让我们带你去上海,他要见你。”当晚,吴启瑞寝食难安,第二天一早还是坐上了统战部的专车来到了上海,在锦江饭店见到了毛主席。两人聊了很久,追忆往昔,谈到了王立庵当年赠送了自己500元钱,作为文化书社的启动资金,这份情他一直记在心底。分别之际,毛主席亲自送了送吴启瑞,还赠送了她一些礼物。一年之后的春节,慷慨的毛主席又给吴启瑞寄来了1000元钱,说是酬谢王家当年的恩情。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领袖,不论是多么小的恩惠,他都记在心中。(图:毛主席在上海接见吴启瑞时的合影)参考资料《毛主席对数学老师王立庵亲属的关怀和照顾》 人民网

1 阅读:55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