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连个滤镜都懒得套?那还玩个啥意思!

卷太郎爱摄影 2024-05-13 10:24:31

当下摄影圈里有一种现象——反感任何照片的后期处理,只追求拍摄的一气呵成,直接用相机拍出“胶片效果”。

正是因为有这样摄影用户需求,所以某些相机厂家乐此不疲地制造可以直出“胶片效果”的相机,再加上外在的复古风外壳,高价出售此类产品,反而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我们不想统一任何人的想法,特别是在选择摄影器材、追求摄影乐趣的路上,您随便怎样玩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种摄影到底还算不算一种创作乐趣?

摄影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是一种创作行为,是从无到有地艺术创作过程,是对世界看法的表达,是对情感、思想的艺术呈现,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动脑、动手、用心去完成,玩摄影享受的是整个创作过程。

反观现在的这个摄影现象,只追求相机的全自动、外观颜值、直出效果,摄影整个过程越来越简单,让摄影者越来越懒,只需要随便框个构图,按下快门就完事了,剩下的就是分发照片去炫耀自己的所谓“高技术”和“作品”。这真的算得上是摄影吗?

现代摄影相比传统摄影已经简化了很多流程步骤,数字化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摄影体验,相机的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电子存储,最大程度上为我们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拍摄技术门槛,提升了效率,但我们要真正实现“创作”这个行为,还是要在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基础上,亲力亲为去构思、动手才能算得上是我们的创作果实。

真正的“工具相机”其实并没有在“胶片滤镜”、“机内效果”这方面大做文章,主流三大品牌几乎都是这个风格,更倾向于最大程度还原真实色彩,最大范围保留图像的原始数据,摄影者随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电脑、平板或者手机上进行照片的二次创作,解码raw、二次裁切、元素微调、色彩调整等等,再不济,不搞这么复杂,也需要在后期软件中预留若干色彩滤镜(或自己调的预设,或是现成的胶片色彩滤镜预设),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滤镜选择和调整,这个过程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但却可以融入更多对作品的思考,从而实现创作意图。

前期拍摄的过程更注重拍摄创作的本身,即观察、构思、构图、用光,而后期修图的过程更注重对照片的梳理、重构、润色,这个过程如果全部省略,只是随意地按下快门,就想要得到所谓的“作品”,恐怕是一种懒人行为,甚至是玩闹心态。连后期套个滤镜、二次构图都想省略掉,那何必还玩摄影,也何必颇有仪式感地用相机去拍摄,手机随便玩玩随手拍就行了。

摄影是一种实践艺术,是需要动脑、动手的“累活儿”,绝非想当然的动动手指就搞定的,所以,搞摄影,还得摆正心态,不要偷懒,无论是拍摄过程,还是后期过程,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作。

1 阅读:84

卷太郎爱摄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