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夹缝求生,狠人必定成功,那么如果是一个“狠小人”呢?
那么这个人天下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比如吴三桂。
顺治十八年,当吴三桂和缅甸王策划“咒水之难”彻底剿灭永历政权的时候,吴三桂和永历帝的心情是复杂的。
在吴三桂的心中,这个曾经还被他暗中支持的政权,竟然要由他亲手来毁灭,他知道,他毁掉的不仅是一个政权,而是汉人的脊梁,大明最后的希望,而在永历的心中,这个费尽心机的“大清平西王”,竟然比大清还要痛恨他,实在是让人一眼难尽。
当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后,吴三桂向朝廷汇报他已经俘获了永历帝的消息,而朝廷方面似乎对永历帝不感兴趣,反而对吴三桂的“选择”更感兴趣,于是1662年六月一日,永历帝及其儿子被吴三桂派人“绞死”于云南昆明,吴三桂最终还是成为了弑君之人,他头上的辫子还有减去那天,但他心里的辫子,却永远留着。
用“绞死”这种残忍的方法除掉永历帝,顺治帝是满意的,因为“军阀”吴三桂这段时彻底交了投名状,就算再有贰心,也不可能借助大明的力量了,于是顺治帝便让吴三桂升格为“亲王”爵,并且彻底放开其在云南的特权,这相当于让吴三桂当一个“云南王”。
吴三桂宁愿顶着“弑君”的名声都要杀掉永历帝,他为的,其实就是顺治给的这些,为了在大清有立足之力,吴三桂自投降多尔衮以来付出颇多,他不惜做一个汉人唾弃的“小人”,满人忌惮且鄙视的“狠人”,为的就是这么一切。
所以“平西王”吴三桂,早已经和当年那个被崇祯看重的吴三桂不一样了,他以他的人生,在大清演绎了一个“三姓家奴”的传奇。
只是这一切,都不太光彩。
狠小人吴三桂。吴三桂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这个“小”,说的不是他的功绩,不是他的能耐,而是他的心胸以及对忠诚的态度,吴三桂乃是崇祯帝在大明崩溃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惜吴三桂最终还是辜负了崇祯,除此之外,吴三桂还勇于去做“三姓家奴”,比“贰臣”都还要狠,说起他的一生来,的确让人赞骂都不得。
自崇祯十五年初洪承畴被皇太极俘虏之后,大明辽东就几乎没有可用之将了,吴三桂也因此被崇祯不断提拔,最终掌控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
在吴三桂崛起的时候,他每遇战事往往都是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吴三桂的勇猛甚至超过了父亲吴襄,最初的时候,崇祯以及朝廷大臣,都隐隐把吴三桂认为是大明的未来,他的忠诚,他的骁勇善战,是很符合崇祯那个内忧外患严重的时代的。
所以崇祯提拔了吴三桂,也给了吴三桂极高的权柄,只可惜的是,吴三桂却悄悄地变了,他开始不看好大明,对于皇太极多尔衮先后的“招揽”并没有表示拒绝,而是“观望”态度,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姗姗来迟”的吴三桂无法救驾,大明被李自成灭掉了,吴三桂也不是罪人。
要说吴三桂跑得慢,所以没来得及救崇祯,这可以理解,可吴三桂面对李自成的“招降”却立即答应,这是什么情况?
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派出唐通和吴三桂交涉多次后,吴三桂正式“归降”大顺,这是吴三桂第一次“投降”,他也成为了“贰臣”,手握关宁铁骑强军的吴三桂,让天下人“大跌眼镜”,很多人对吴三桂唾弃,认为他就算是“割据”辽东,借着为崇祯报仇的名义当个军阀和李自成对抗,大家都高看他一眼。
可是崇祯尸骨未寒,甚至身后事以及定论都没有,吴三桂就降了李自成,那么他就不得不背上“小人”的名声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来吴三桂降了李自成,那就算了,骂名也铸就了,可是当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欺辱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的消息传出时,吴三桂立即愤怒翻脸,此前还在纠结民族大义、忠诚的吴三桂,竟然转头接受了多尔衮的招降,并且自愿带着山海关投降大清,吴三桂此举,无异于卖国求荣,这时候的吴三桂,又是个“狠人”。
投靠了大清,吴三桂就是个“三姓家奴”了,而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联合大清一同重创了李自成,最终是帮助了多尔衮入主了北京,让异族掌控了天下,其实此时的吴三桂也还是有些“纠结”和“迷茫”的。
崇祯的溃败,北京的沦陷,一切都太突然,突然到吴三桂还没想清楚怎么从中周旋,就都尘埃落定了,而吴三桂只能一次又一次投靠,等到大清占领北京后,吴三桂才发现自己的“处境”,他跟洪承畴这些“光杆司令”不一样,他还有大量的兵马和手下,属于是半投降的军阀。
洪承畴被皇太极推崇无比,那是因为洪承畴没威胁,但是多尔衮,绝不可能让一个“不安因素”在北京加官进爵,甚至是给他封一个王。
为了自己的前途,吴三桂有两个选择:
一、暗中扶持南明政权,最后里应外合,反清复明。
二、彻底倾向大清,以绝对的忠诚让大清放心,以此获得机会。
其实吴三桂一开始还是很荒唐的,因为他选择的,就是第一种方法,他表面臣服于大清,私底下却还和南明的弘光政权有所联系,此时的吴三桂仍然没能下定决心当汉人的叛徒,于是他选择阳奉阴违。
可是吴三桂之心,多尔衮岂能不知道,孝庄又怎么不懂,连带着顺治,都是门清儿,因此大清朝廷便“疏远”吴三桂,并且安排吴三桂进行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的围剿和追杀,为的就是消耗吴三桂的有生力量,打击吴三桂的军阀作风和心态。
久而久之,吴三桂明白了,他要不就成为张献忠这样的割据一方的势力,和大清作对,要不就彻底倒向大清,成为大清的“自己人”,不然的话,吴三桂这么点家底,迟早会消耗殆尽,于是吴三桂明白了第一种路走不通,干脆彻底倒向大清。
从入关开始,一直到顺治十四年吴三桂平定西南的川渝、云贵,这个过程就是吴三桂典型的“蜕变期”,他终究是被大清所降服,为大清卖命,他也变得歇斯底里,对于南明政权赶尽杀绝。
大家都在骂吴三桂,可吴三桂,却不是谁都能成为的。
如果说做一个小人很简单,那么做一个狠人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一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下如何顺风而跃,这是一种很具备技术性的事情,吴三桂在斟酌中打出底牌,而底牌,又制造出新的底牌。
绞杀永历,割据云南。其实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是有些“畏惧”吴三桂的,因为吴三桂本就是大明的顶级将领,常年坐镇山海关,属于是当年挫败大清的袁崇焕、洪承畴这等人物,最重要的是,吴三桂有强大的骑兵关宁铁骑,拥有这等势力的吴三桂是顺治时代最大的“汉人割据势力”。
随着吴三桂倒向大清,顺治也不得不“认同”吴三桂,如果此时顺治还要除掉吴三桂,先不说得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还要背上“鸟尽弓藏”的骂名,所以吴三桂的“卑鄙”,不是没有效果的,确实是打中了顺治的七寸。
与其让吴三桂成为定时炸弹,还不如让他走得远远的,并且让他手下的铁骑“老去”,有时治虎未必需要博虎,也可以困虎。
而吴三桂也懂这个道理,因此他和顺治都很默契,云南之地,就是“困”吴三桂的最好地方,顺治愿意将云南拿出来做这个笼,吴三桂也愿意入这个笼。
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拿下云南,顺治让他在此开府作为藩地,但给一个云南,却还代表不了什么,所谓“割据”,那就是钱、权、人才、土地都得全部在吴三桂手里,可这种事情吴三桂能直接问吗?
并不能直接问,问了那就是摆明了造反,所以吴三桂需要一场“功劳”,一场服众的功劳,让顺治不得不把云南让给他的功劳。
所以这一切,都只能从永历政权下手。
永历是明政权的延续,当时可没有南明的说法,都是统一的大明,而吴三桂本就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救命稻草”,所以吴三桂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他是大明的旧臣,且是重臣,如果吴三桂忽然“醒悟大义”,那么就帮助永历反攻大清,如果吴三桂想要稳坐云南,那就剿灭永历。
很显然,吴三桂做了那么多,他回不了头了,他选择用永历作为“战绩”,彻底拿下云南,在提出了云南的“三患两难”之后,吴三桂彻底下定决心要消灭永历政权。
于是吴三桂开始“追捕”永历帝,他联合缅甸王之弟莽白诱捕永历,缅甸王莽达也因为保护永历帝被莽白所杀,而永历及其一众大臣被莽白所抓获,莽白在除掉了一批人后,将核心人物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如何处置永历,这是吴三桂最让人期待的一个问题。
没想到的是,吴三桂没有给永历向大清求情,根本没有像以前投降李自成一样,还假惺惺地“祈求”李自成要厚葬崇祯帝,这一次,吴三桂撕破了虚伪的面具,他要杀掉永历皇帝及其儿子,彻底断绝大明的希望。
于是一场残酷的绞刑在昆明上演了,一个二十五人的“犯人队伍”被押赴昆明的刑场,这二十五人中,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永历帝,这是南明朝廷最精锐的二十五个人,他们甚至都没有被送到北京,假如在北京,或许顺治帝还碍于面子不敢杀永历帝,可在昆明,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一个。
正午时分,这场绞刑开始了,永历皇帝和一众人被吴国贵残酷绞死,这成为了吴三桂来到云南以来,制造的第一起让昆明城百姓瞩目的刑罚,从这场刑罚中,大家看到了这位“云南王”的秉性,他是残忍的,也是让人不耻的,因为吴三桂咬牙切齿处死的这几个人,都是他曾经的“主子”。
一个背叛前主的人,就算再怎么成功,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是越成功,越会被人鄙夷。
可还是那句话,大家都觉得吴三桂是小人,却难以成为吴三桂,因为他够狠,必要时决绝,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达目的不后退,于是绞杀永历之后,吴三桂得以晋升“亲王”,成为大清最顶尖的那批人,除此之外,朝廷下令放开朝廷对云南的各大控制权,给予吴三桂极高的自治权,吴三桂的目的达到了。
狠人吴三桂,最终称帝。做了那么多,吴三桂想要的是割据一方,其实吴三桂自知和大清“格格不入”,所以要的只是一种清净,割据了云南后,吴三桂趁着康熙登基之际的政权不稳,又顺便控制了云南,自此,吴三桂作用云贵两省,实力十分雄厚。
此时的吴三桂和朝廷正式开始了“针锋相对”,其实顺治若是没有染上天花驾崩,那么控制吴三桂还是绰绰有余的,或许吴三桂也自认“坐镇”云南的命运了,不会去和大清作对,但是顺治驾崩,登基的还是一个年幼的康熙,吴三桂怎么会没有别样的心思。
与此同时,大清朝堂内部又开始了顾命大臣(索尼、遏必隆、鳌拜、苏克萨哈)的内部斗争,特别是鳌拜掌权后,吴三桂获得了宝贵的黄金发展期,有着坚实的力量来和大清对抗。
所以等到康熙长大亲政后,吴三桂已经不可控制了,而年轻的康熙自认为可以消灭吴三桂,于是引动“撤藩”之乱,之后逼得吴三桂造反,双方决一死战。
其实康熙是托大了的,但康熙有一点赌对了,那就是吴三桂确实已经老了,顺治的“困虎”终起成效,吴三桂在建立吴周并且称帝后,连连挫败大清的军队,甚至几乎拿下两广地区和湖南,可惜的是,吴三桂七十了,没有力气再拼了,病逝于湖南。
吴三桂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还在发狠,还在拼,他一生三次称臣,对大明,对大顺,大清,反复横跳,人生的“仁义”已然是一种笑话,而他最后为了自己拼死一搏,勇气可贵,可是其本人,却不是那么令人敬佩。
他一直都是个不择手段的人,能走到这个地步,都是因为每次做事都不留余力罢了。
吴三桂,是小人,却也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小人。
三桂:我都想当王,有实力谁不想呢?留着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