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句,表明了他在农村过着一副悠然自得的生活。
读了沈从文的一篇名为《”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的文章,对这个”悠然见南山“有了另外一种解释。
这是怎么回事呢?还得先从这个”商山四皓“说起。
话说汉高祖刘邦家里人吃团圆饭,太子也在旁边陪着。刘邦突然发现太子身后有四个老头,头发眉毛胡子全都是白的,看着与众不同。
刘邦这人最瞧不起知识分子,曾把读书人的帽子当夜壶。他指着太子身后的四个老头问道:”这四个货是干什么的?整得跟圣诞老人一样。 “
太子介绍说:”爸爸,这四位是我请的大先生,名字分别叫某某某,某某某。“
刘邦一听大为惊讶,原来这四个老头就是有名的”商山四皓“。
他们算是秦朝的遗老,在秦朝时看不惯时局,便跑进商洛的山中隐居。汉初天下初定,朝廷曾经征召过这四位,但人家都没有来。
没想到竟然被他儿子给请来了,从此刘邦对自己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也有传位给他的意思了。
刘邦有8个儿子。嫡长子就是这个太子,是他和吕后唯一的儿子。性格懦弱,可能也是皇二代的通病。
刘邦很不看好这个太子,有意把皇位传给另一个儿子如意。说如意的行事风格、为人处事有些像他。这其实是给刘如意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后来刘邦一死,刘如意和他的妈妈戚氏都很快被吕后弄死。
后来,吕后请教张良,如何能让儿子保住太子之位。张良便给她出主意,让太子去带些礼物,姿态放低些,拿出三顾茅庐的谦卑,请在商山隐居的四位老先生出山。
结果还真把这四位大神给请出来了,估计这四位早就等着这一天呢。这四位其实是给太子装个门面,但却让刘邦打消掉换太子之心。
说到这里,好像跟这个陶渊明没有什么关系?
接着往下看。近代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个是日本人在朝鲜的汉墓里,发现的一个竹篾编成了长方形框子,上面有西汉以来流行的孝子图故事,在其边角上还画着那四个老头,旁边有隶书款”南山四皓“。
这个竹框大概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明显这个”南山四皓“就是大家熟知的”商山四皓“。一开始大家以为这个是写的错别字,因为隶书的这个”商“和”南“差别比较小。
没想到后来又在河南邓县出土了一个南朝的画砖墓。里面出土的一组浮雕人像,旁边的题款也是”南山四皓“。
孤证不能说明问题,双证就要仔细考量了。这次写的是楷书,应该不会写错。
这就说明历史上的”商山四皓“有可能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南山四皓“。
因为可以用文物来证史,而且这个南朝的砖墓跟陶渊明生活的历史年代很接近。
这个”南山“应该是长安南边的终南山。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说的就是在终南山隐居,以此来欺世盗名的故事。
因而陶渊明的诗”悠然见南山“,便有可能是想到了隐居南山的那四个老头。虽然不当官了,但他还是想去当官。
和这句诗相呼应的还有他的另外两句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毕竟是陶侃的后人,就算不为五斗米折腰,还是心怀天下,不会光顾着自己。
由此我们对陶渊明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是所谓的田园乡村诗人,但也是被逼无奈,政治黑暗才走上这条路的,一旦有机会,他还是想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干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