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解其必然,顺其自然——华创证券秋季策略会演讲实录

总是饿的研究员 2024-09-07 05:46:45

9月3日华创秋季策略会上,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发表题为《解其必然,顺其自然》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核心观点和结论】

很高兴又到了策略会的时间,有机会跟各位做汇报。

为什么定这个题目?其实老子的原话是“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我稍微改了一下,改成“解其必然,顺其自然”。我想讲的是,我们对整个宏观应该怎么看、怎么用?应该是先大概知道哪些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和变化,再在这之下做顺其自然的投资,是这么一个概念。

之前我发过一条朋友圈,说为什么大家现在的情绪这么悲观,这个认知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之前一两年,大家对很多长期的结构性变化认知不充分,现在突然意识过来、心里就格外不能接受,比如房地产的供需、百年变局、中美关系等等。

另外一方面,对周期性、短期性、暂时性的因素,大家有点沉浸其中、过度放大了,这是我觉得大家悲观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个主要原因里面,如果能识别、解释到底哪些是必然、相应的我们怎么顺其自然,在投资上就可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了。

一、经济的必然性:资产荒的产生

先讲讲经济的必然性,就是资产荒的产生,这个来自居民净资产收缩。

居民净资产的概念,每个人都一样的,就是你的资产减掉负债。我们看到中国居民净资产的增速在2022年年初开始正式转负了,也就是居民在房价下跌和负债刚性的拖累之下,净资产增速转负,已经两年了——这是我们2001年加入WTO以来第一次出现,它对整个居民的举债,对信贷的扩张和消费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今年的消费走势、投资、社零增速都已经是结果了,这个才是结果背后最根本的原因。

为什么讲这个数?日本和美国在地产见顶的时候,美国居民净资产增速转负就只有一年,日本为什么会有失去的10年、20年?就是日本居民净资产一直没有形成持续修复:1990~1993年转负了,1994~1996年好了3年,正了之后又碰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又转负了,好不容易2003年爬上水面了,2008年次贷危机又转负了。

回到当下,我们看到居民净资产开始收缩,房子跌我管不了,但是负债我可以调。所以中国居民从2022年开始,我们看到下面这张图(注:下图,左下方),红线在2022年一下跳水了,这个红线指的是中国居民消费贷净增量的12个月加总值,代表这时候中国居民部门开始猛烈地降低借贷意愿;我们又做了一个每个季度的拆分(注:下图,右下方),可以看到2024年二季度,无论是短期、中长期怎么拆,中国居民整个非经营的全部消费贷(包括房、车,家电等等)都已经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缩表了,也就是信贷的净增量是负的、还的比借的多。

所以你无法想象今年牛奶还能降价,这不是必选吗?这就是居民净资产增速为什么是我们跟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居民净资产收缩在持续,必选可以变为可选,可选可以变成尽量不买,对于当下居民资产负债表转化的重要时刻,我们要有足够的敬畏心。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居民不花钱,企业很难赚:居民如果不能放心大胆地消费、没有很好的收入预期,他就没有办法通过支出把他的存款转移为企业盈利,整个经济循环就在一个偏低的位置上。

来看下面这个图,企业存款同比增速和居民存款同比增速差,是我们对经济判断的一个最核心的指标,这个差值表示经济循环;我们从去年年报开始提这个指标,今年5月份策略会的时候我也解释过,已经到处讲了一年了,什么意思呢?就是经济好的时候,信用扩张特别强,居民部门也不用攒钱,你放心花,你的钱花给了企业,企业加杠杆的倍数高于居民,他很快就把这个钱变成了3份、4份,然后再返给你一份工资薪金,经济循环就是这么起来的。所以你看经济好的时候,这个蓝线往上走。

进一步从领先关系上看,你能看到它领先万得权益净利润一年,领先PMI 3-5个月,所以你看这个月PMI不及预期,实际上我们在两三个月之前就是这个判断,就能看到3-5个月之内PMI是一个偏弱震荡的格局,同时万得权益净利润也是一个震荡的格局,也就是两个指数都看不到特别强的向上弹性,这是我们需要具备耐心的地方。

第三点,居民受冲击、连带企业也转不起来,所以我们对财政期待特别高。今年政府给大家的预期差也很大,大家感觉财政作为借款人补位不足,发债发得太慢了。

这个感受背后,很多人归结为债务的问题,但我觉得债务的问题差不多一半一半。我们看看化债12省对整个不同层面上的净融资的影响(下图,右方,红色柱状),这个绿、灰、红色的柱状图,一眼看过去,红色的柱子都看不到,它非常少,证明化债12省不是经济本身信用扩张的主因,真正的主因是头部大省的问题。

那么今年头部大省专项债,项目也批了,额度也下了,为什么发的慢?我觉得另外一个需要客观认定的,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在10年的反腐高峰上。再加上居民部门本身在净资产增速转负的10年级别资负表偏弱位置上;现在只有一个部门在10年高位上,就是中国出口份额——出口掉下来是稳增长触发的重要条件,一会儿我会讲。

我们刚才讲的,居民净资产增速如果不能转正,我们对整个广义居民的支出端(约等于我们看到的消费端)就需要有敬畏心。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必然性,资产荒的必然性。

二、政策的必然性:定力的理解

第二个我们讲政策的必然性,它的定力在哪。

政策的必然性,看下边这张图,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叫内生需求,什么叫内生?政府不可控的那部分。比如社零、出口、制造业投资,这都是政府不太能控制的数,是红线。

政府能控制的数,取决于那些逆周期的部分——地产销售、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其他投资,是蓝线。

什么时候稳增长能够触发?也就是什么时候蓝线能上去?红线必须要掉挡,也就是说内生需求、政府控制不了的那一部分掉档,才会带来稳增长的触发条件。所以我们宏观圈里老讲一句话,“中国出口在高位、超预期的时候,从来没有做过大幅稳增长”,看橘黄色框出来的区域就能明白,都是红色一掉挡,蓝色就上天。

市场做稳增长的交易和博弈,都没问题,但我拿阴影的部分圈出来的两次,就是你大幅失望、证伪的例子,这里想说的道理,就是经济如果差、你要看它差在哪,如果差在红线上,就可能有大幅稳增长,但是如果差在蓝线,容忍度就很高,因为它总是带有3分到5分的调结构预期的。

比如2018年,经济差就是因为蓝线在底部,其实红线还可以的,因为2018年贸易摩擦,要抢出口,抢贸易,所以2018年出口其实很强的,制造业也不弱的,只是基建崩了,所以你看2018年全年稳增长大幅落空。

再看从2021年地产见顶以来这一轮,也是非常鲜明的。为什么对地产定力极强?因为红线没有系统性下台阶,到现在为止,我们也认为整体的经济运行虽然在体感有很大的问题,但如果你看出口、制造业、社零三者加权,除了社零弱以外,出口强、制造业也强,都是明确的经济拉动变量,三个加权完以后还有5.1%,还在高于经济目标。

所以去年以来我就一直在讲这个逻辑,也就是红线不掉,你想看到特别大的稳增长、特别大的地产政策让步,我觉得概率是不高的,所以出口什么时候掉档,很重要,我认为是新一轮稳增长的触发条件。换句话说,这个红线什么时候掉很值得重视。这个逻辑,我也讲了一年多了。

三、出海的必然性:战略铺开期

第三个就是出海的必然性,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战略铺开期——“一带一路”的那些战略正在加速推进,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看到的很多事情,已经慢慢落地生花结果了,我简单理一下:

第一个,中俄联合开发北极航线,2024年终于看到俄罗斯松口了,邀请中方做北极航线联合开发。北极航线它的战略意义非常强,中国基本上就不用往下走了,走北极去欧洲,走北极去北美,整个战略成本是一个指数级的下降,这是第一个战略。

第二个,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就是所谓的西伯利亚2号管道。之前我们跟蒙古、俄罗斯三方一直在谈,但价格上定不拢。今年8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家联盟主席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到了中俄蒙管道项目。如果西伯利亚2号管道能打通,加上老的西伯利亚1号,加总起来的年输气能力,能达到我们整个天然气进口量的50%以上,这是第二个战略。

第三个,中吉乌铁路,2024年6月6日正式定项签字,今年10月要动工了,这个主要涉及的是和俄罗斯接壤的中西亚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和乌

0 阅读:0

总是饿的研究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