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辨别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早期特征

学习闲聊吧 2024-05-10 01:43:44

来源:未名脑脑谈多动自闭

摘要

超过2/3的多动症儿童能在4岁以前被诊断出来,但也有人认为4岁前的多动症症状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儿童的行为约束不足所导致。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问题是困扰着5-7%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且冲动的行为障碍。存在多动症的儿童学业更差、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差,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方面面。

根据美国儿科科学会的指南,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无法确诊多动症,只有4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被确诊。4岁以前的儿童大多数都活跃、冲动且行为没有固定,就连科学家们也很难分辨到底是发育变化还是多动症引起的儿童精神行为问题,因此学龄前儿童很难被诊断成为多动症。

学龄前的多动特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多动症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似乎在4岁以前,也就是学龄前就出现了与同龄儿童不同的行为方式。比如:

1、停不下来

很多多动症的儿童异常活跃,白天闹了一整天以后,晚上也很难放松下来,不断想从床上跳出来。另外,他们很难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呆下去,不过也有一部分多动症儿童会过度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

2、情绪控制障碍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很难控制他们的情绪,当别人抢了他/她的玩具或零食后,别的小孩可能难过三分钟,多动症的小孩可能会大声哭个不停,或者一直大声叫喊。而且,多动症的儿童很容易生气,因为一点儿小事或者不满意而嚎啕大哭。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变脸比翻书还快,他们生气、哭闹的点也很难琢磨,成年人很难理解这个阶段,无法理解儿童为什么突然情绪崩溃。

3、不独立

多动症的儿童通常很难集中注意力、短期记忆能力差、组织计划能力差,所以他们没办法自己一个人玩游戏或者玩玩具。当父母给他们解释一个简单的事情时,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别人的话、即使听了后也很快忘记,更别说遵循父母的指导去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

4、笨手笨脚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往往难以自我控制,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格冲动和动作,比如更容易接话茬,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做肢体动作的时候看起来笨手笨脚、容易出差错。

需要注意的是,要确诊多动症,需要按照美国《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南中对多动症行为的描述进行核实。比如不注意细节、难以遵循指示、组织计划困难、容易分心、健忘、手脚不安生、难以长时间坐下,没有耐心、容易打断或干扰别人等等;此外,多动症的确诊需要儿童连续6个月以上存在同一问题,并在任何场合都有这些问题,而不是只在家有这些问题,到了学校这个症状就消失了。

霍普金斯大学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3-5岁期间出现的多动症症状在6年后仍具有较严重的症状。这项研究收集了207名3-5岁的儿童的信息,并根据家长、老师以及临床医生进行了多动症的诊断,并在这些儿童9-12岁的时候再次测试他们的多动症严重程度。在6年中对这些儿童进行了3次的症状评定。

结果发现,这些儿童在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6-8岁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儿童行为的评价结果有所好转;而在第六年的时候,发现这些第三年的症状仍然比较稳定。相比于第一次测试,第六年时有89%的多动症儿童仍然有明显的多动症症状。最主要的是,大多数儿童都接受了家长培训,有很多一部分儿童甚至还接受了药物治疗,却依然在6年后存在严重的多动症症状。

也就是说,这些学龄前被诊断出多动症症状的儿童,在6-8岁的时候症状有所下降,然而在9-12岁的时候,症状和6-8岁时候没有差异。另外,研究还发现,9岁以前儿童多动症主要以多动/冲动为主,到了9岁以后,儿童的多动症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

为什么不提倡学龄前多动症诊断

除了多动症症状会在6-8岁才有所稳定这一因素外,学龄前儿童一旦被诊断出多动症,会引发多重的问题。

有研究认为,超过2/3的多动症儿童能在4岁以前被诊断出来,但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们则认为,很多在4岁以前被诊断出来的多动症可能是因为父母和老师们缺乏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的规范,不了解该年龄段儿童该有的行为标准所导致的,家长们应该积极参与父母培训,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更容易在托管班或者团体游戏中遭遇重重困难,因为他们很难容易其他人的游戏中,也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易怒易生气等性格都会让他们难以融入小团体。但如果一旦放开了学龄前儿童,也就是6岁以下儿童的多动症诊断,那么就会发现患多动症人数远超于现在的比例。

另外,如果这些学龄前儿童出现多动症,那么相应的药物治疗也很容易被滥用。有1/3的儿童父母报告学龄前多动症儿童(3-5岁)服用多动症药物后出现了体重减轻、失眠、食欲不振、情绪障碍以及焦虑等问题。学龄前儿童处于身体和大脑发育关键阶段,任意用药则会对儿童大脑发育和精神、身体发育造成永久性伤害。

除了这些因素外,很多人对评估多动症的标准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我们评估3岁儿童和35岁成年人多动症的症状,是同一套标准呢?”虽然2013年出版了最新的儿童多动症行为标准,但将它运用到处于身体和行为发育期的儿童身上,甚至3岁以下的幼儿身上来确诊多动症,未免太过草率。

家长如何应对学龄前儿童多动症

我们无法否定学龄前排查儿童多动症的好处,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问题,美国儿科所呼吁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先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治疗,只有在病情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再进行药物干预。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多动症常用的处方药利他林,也只允许6岁以上儿童使用。

其实,学龄前儿童的很多行为技能、社交行为以及学习习惯等,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合适干预。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正确引导、教育儿童,尤其是在面对一个具有多种行为困难的多动症儿童的时候,家长在面对多动症儿童做任何事时候的正确、合理的行为反应,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进行合适、合理的反馈,促进多动症儿童树立规范的行为,更正处事方式以及情绪处理方式,有效降低多动症症状。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筛查意义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我们推荐行为干预,而非药物干预。只有当学龄儿童到了6-8岁以后,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时候,再考虑药物干预。

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问题应该以行为治疗为主,不提倡进行药物干预。

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能减轻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症状。

0 阅读:1

学习闲聊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