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屏蔽外面干扰的声音,过好自己的生活实在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送孩子去上课外兴趣班时,恰好遇到同事,都在外面等着孩子们下课。
闲聊中,被安利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同事说等孩子下课就要去吃烤肉,真的有那么一瞬心动到无法自制。
打开软件就开始搜索起来,现在很多商家非节假日都开始各种打折满天飞,光挑选都能看很久。
但无一例外,不管折扣怎么样,一家三口在外面吃一顿烤肉也需要200-300,而自己在家做只需要100就能满足,甚至可能更少。
生活是自己的,钱也是,经济下行的现在还是把钱放口袋更合适一些。
1:少花钱,多存钱
以前上班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跟同事约着出去逛街,有时是下班后,也会安排在周末。
花钱的一瞬间,真的能感受到压力的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多巴胺带来快乐。
这种花钱快乐,来的快去的快,往往提溜着东西回家时已经消失的差不多。
后来,跟朋友约定玩数0游戏,每当不开心就看看余额,你猜怎么着,越看越觉得满足,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再不开心的事情只要看看就能被滋养回来。
存钱的甜头,真的可以反复被品尝。
2:少吃垃圾食品
对于吃,没有多少人能抵抗住,我就特别喜欢吃炸鸡,每周疯狂星期四就像是无须设定的闹铃一样。
后来,拿到体检报告,上面的好几项指标都是向上的小箭头,尤其是涉及三高指标这块。
医生就给出建议,油炸食品、奶茶咖啡能戒就戒了吧,这些东西好吃,但真的会让身体负担加重,影响健康。
身体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3:自己做饭
从去年开始,尝试控制生活成本,不算不知道,原来生活成本真的可以控制在很低的支出。
吃饭可以放在前面,之前每周会出去吃,也会点外卖,一月下来一家三口光吃饭就能花费2000+
调整之后,吃饭+水果+零食每月花费不超过1000,今年又尝试一周生活不超过100,虽然还没有完全达标,但事实证明自己做饭真的可以打破固有想法,完全有空间实现。
4:多培养不花钱的爱好
队友带娃,总喜欢带着去商圈、游乐场转一转,回家后顺带着跟我抱怨,养娃成本太高,出去玩一趟都要花好多钱。
后面,每次带娃放风都是我领着去,城市的角角落落几乎都被我们走遍了。
植物园、街角的小公园、生态园、博物馆、科技馆…哪里需要花很多钱呢?
5:少看朋友圈,多关注自己
少看朋友圈就能少去很多烦恼,少攀比的烦恼,消费自然缺乏动力。
大部分需求是被激发出来的,本身可能根本不需要它,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件事情去看演唱会,这个我是不太能理解的,可能氛围不一样吧。
此起彼伏的演唱会现场视频,同事还跟我说,你去我朋友圈看看啊,现场氛围很好。
我可能更喜欢,开车时听听歌,遇到实在喜欢的办个会员也不是不可以,能蹲守到折扣最好。
日子过得好不好,不需别人的认可,自己觉得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钱自然也是拽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