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何不找菩提祖师解除紧箍咒?你看观音是如何跟唐僧说的

蜗牛的西游 2024-08-26 11:56:33

文/牵着蜗牛散步

很多人有个疑惑,孙悟空完全可以找菩提祖师解除紧箍咒,那他为何不去呢?其实,答案就在观音的一番话中。

紧箍咒只是唐僧念的一段经文,真正管用的,是套在孙悟空脑袋上的那个紧箍圈。因此,有人提出,有三种办法其实是可以阻止紧箍圈发生作用的。

第一种,将唐僧的嘴封住,让他发不出声。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就这样干过。

第二种,远离唐僧,让紧箍圈接收不到唐僧发出的信号。

第三种,用其它法术将紧箍圈取下来。

这三种办法,似乎找菩提祖师都能完成。但孙悟空为何不去呢?原著第十四回,因为孙悟空打杀了六个强盗,唐僧对他好一顿埋怨。孙悟空一怒之下,驾着筋斗云就跑了。

这时,出现了两个关键性的人物。

一个是东海龙王,面对来讨茶喝的猴子,龙王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回到花果山,自由倒是自由了,但你永远是妖啊,只有跟着唐僧到西天,才能将身份洗白成佛。

一个是观音。观音给唐僧送来了紧箍咒。她是这样告诉老唐的:

此物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必头痛欲裂。

后来,孙悟空果然被这紧箍咒束缚,一直到灵山成佛。

现在大家明白,孙悟空为何不去找菩提解除紧箍圈了吧?真正管用的,不是紧箍咒,而是东海龙王的一番话!所以,菩提不是解除不了紧箍咒,如果那样的话,孙悟空的身份永远改变不了,五百年的苦白吃了。

那么,吴承恩为何要设定出紧箍咒这一情节,并将它设定为心咒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同时代的一个人,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是唯一从政的人要读、经商的人要读、演艺的人要读、做学问的人更要读的学说。他的超级粉丝中既有毛老人家,还有湾湾老蒋,更有国外不少名人。

特别是到了近代,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商场上的大佬,当他们遇到挫折或人生困境时,都会去王阳明的书中找答案,甚至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也是王阳明的迷弟,还亲自参演了一段节目,来剖析王阳明的伟大之处。

王阳明究竟有何魔力,让无数迷茫的人去他书中找明灯?

这就必须了解王阳明坎坷的人生经历。

当王阳明官场正得意的时候,无意因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朝廷从京城被贬到贵州龙场,还一路被人追杀。人生遭遇如此挫折,王阳明早就心如死灰。他打造了一座石棺材,天天躺在里面等死。突然有一天,感觉不对劲:我就这样死了,可坏人歌照唱舞照跳,对他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我连这里的环境都适应不了,又如何能改变环境呢?

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从此,伟大的心学就此诞生!

老蒋亲自封的台湾阳明山

王阳明告诉我们,破山贼易,破心贼难!孙悟空不惧任何妖怪,却难打赢自己心魔六耳。所以,当人生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才能重聚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在具体行动上,王阳明更是提出知行合一。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很多人只停留在学习和实践必须统一这个肤浅的认识上。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是不是有点读不懂?读不懂就对了,不然毛老人家和蒋某人也不会用一生去钻研。

知行合一,简单理解,就是根据良知行事,这里的知是良知,而不是知识或者认知。良知即天理,天理是具有普遍性,而不是个人的私欲和偏好。良知常常被理性和私欲遮蔽,而且我们的理性常常为自己辩解,提供合理性证明。

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是认识,行是实践,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是不是还是没读懂?这样说吧,为什么有的人靠运气赚来的钱,最后靠努力赔了出去?为什么有的人年轻时就身家千万,而到老年时却身无分文;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到老年时才被天下人知?就像最近《苹果香的》创作者狼戈?

这就是认识的高度,决定你实践的力度;而你实践的力度,决定着你财富的高度。

这些,只是王阳明心学中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读懂王阳明,就必须结合他的经历,才能了解其精髓,改变自己的人生命格。这些内容,都写在《王阳明心学》这一本书里。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0 阅读:5

蜗牛的西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