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强村富民的思考
邹宗根 吴玲燕 刘 雯 胡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中,针对建德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就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强村富民提出相应的对策举措。
01发展成效
2017年以来,建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巩固提升和强村富民等系列政策举措,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2018—2021年,全市239个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从最低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经营性收入从最低5万元增加到30万元,圆满完成预期目标。2022年1—9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5亿元,经营性收入1.6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0万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的村169个,占比70.7%。通过五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建德实际、颇具建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联”的新路子。
(一)链组联盟,党建统领谋发展。推行“链组党建”,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紧盯延链补链强链,做优全域党建联盟,以链建组、以组强链,全力打造共富链组。今年以来,推出首批“链组党建”示范培育项目26个,165个村上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30万元,同比增长45.7%,推动新增家门口就业岗位2258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1604万元。
(二)市级联合,搭建平台共发展。对区位优势不明显、规划受限、空间较小的相对薄弱村,采取联合开发、抱团发展、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财政、移民和区市协作等专项资金3.1亿元,量化到村并入股乡村振兴公司等四大平台,与建德高铁新区投资公司等国资公司合作,实施小微创业园等项目。2019—2021年,全市共有200个村(社)投资入股、抱团发展,每村每年可获保底分红5万元到17.5万元,累计分红达3015万元。
(三)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促发展。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国企主建、镇村主管、主体主营”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通过统一流转收储、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资,建成农业标准地1.6万亩,实施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2.2亿元,加快草莓、西红花、粮食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00万元。
(四)派驻联结,要素聚集助发展。深入开展组团包干、村企结对、三服务等活动,向重点村持续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特派员,帮助各村理思路、引资源、推项目,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集聚。如梅城镇千鹤村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策划主题活动、加大招商宣传,2022年1—9月,集体经济总收入173.2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88.31万元,较2016年均增长了20倍以上。
(五)镇村联营,业态互补齐发展。鼓励乡镇(街道)、行政村突破村域、镇域限制,明晰产权、保底分红,联建联营强村公司,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增收。如莲花镇采取“镇+公司+村+低收入农户”的“1+1+6+X”模式,6个村全部入股建德市戴农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在实现村级集体增收125万元的同时,带动52名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六)村企联建,合作共赢同发展。积极推进村企结对,鼓励村企开展经济、就业、文化、环境等行共建,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村民互动”的新模式。如下涯镇春秋村与中策橡胶公司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服务企业物流、配套餐饮休闲等措施,建成“春秋风情一条街”产业街区,2016—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4.63万元增加到222.19万元,经营性收入从4.21万元增加117.1万元。
02存在问题
虽然建德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有:
(一)收入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屋、土地等发包租赁,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受区位因素影响,大部分村的可租赁资产资源存在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创收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增长性。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中资产资源发包租赁金额近1亿元,约占总经营性收入的三分之二。
(二)扶持投入效益不佳。建德市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2011—2021年,全市共投入扶持资金10.57亿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但“两山”转化渠道不宽,美丽经济发展成效不明显,在26个扶持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村中,2021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14个,占比53.9%;50—100万元的村7个,占比26.9%。
(三)赤字运行压力增加。从村级收支情况看,2021年,全市总支出2.42亿元,其中村级管理费支出1.65亿元,村均69万元,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管理费用支出,全市有64个村处于赤字运转状态,占比26.8%。在村级债务方面,全市有160个村(社)共计负债2.33亿元,负债面广、额度大。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持续推进,赤字运转的压力将逐年增加。
(四)增收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村(社)干部习惯于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信心不强、动力不足、办法不多,带领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不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增收渠道有限。2021年全市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村140个,占58.1%,要实现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全覆盖的目标任重道远。
(五)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缺乏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系统谋划,缺乏市场经营、产业发展和村庄运营等的统筹规划,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中补贴收入占比较高,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补助收入达1.54亿元,占总收入的47.4%。村集体经济经营支出金额小、经济转化能力弱,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支出仅为1744万元。收支的结构性失调,将进一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03对策举措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五个着力”的举措:(一)着力强村基,集聚发展“源动能”。一是抓党建强链组。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区域联盟,做足“以链建组、以组强链、链组交融”文章,充分调动市镇村、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党组织和农创客、新乡贤、种养大户、返乡青年、低收入农户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一体推进乡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与共富链建设。二是抓头雁强领富。加强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带领致富能力建设,切实扛起党建领富、强村富民的责任担当,带领村(社)班子成员和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做到党建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抓人才强创业。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完善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新一代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农创客队伍,通过领办村级企业、领创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着力兴村业,拓宽共富“新渠道”。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支持土地入股、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构建国资公司、强村公司、村级集体、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共富体,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加快建德苞茶、建德鸡蛋等优势产业发展。二是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以全省“农房盘活”数字化场景先行先试推广应用为契机,储备、推出、盘活一批闲置农房。鼓励村级集体以回购、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支持、税收返还、示范创建等,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盘活利用。三是推行“飞地抱团”机制。明晰村级集体产权或股份归属,坚持市场化导向,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收益归村。鼓励支持乡镇(街道)采用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等模式,依托各类园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平台,发展“飞地抱团”项目。
(三)着力美村貌,铺就振兴“共富路”。一是提质村庄运营管理。引导国资公司、工商资本、社会组织、乡贤等各类主体,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参与组建乡村经营公司。鼓励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在国有建设用地上建设或投资商业用房、标准厂房、停车场等经营性物业。加大对村落景区旅游线路设计、资源对接导入、业态植入落地、旅游品牌打造等的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抱团作战”的宣传推广。二是提标共富示范带培育。以美丽乡村“一廊十线”为主轴,培育打造“三江诗路”省级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新安诗路”杭州市级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稻香农创”“莲香古村”市级乡村共富示范带,加大乡村串联式运营管理力度,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三是提效强村公司经营。实施“强村公司”培育计划,鼓励乡镇(街道)、村(社)突破村域、镇域限制,联建联营强村公司,支持引进和培育“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探索“强村公司+运营团队+旅行社”运营联结机制,让村村能入股、村村能受益。
(四)着力聚村能,激发善治“新动力”。一是创新“建村钉”项目应用场景。持续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全省新时代乡村智治集成改革,迭代升级“建村钉”数字化改革项目,发挥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功能集成和农村干群共建共治共享等作用,以数字赋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创新“智慧管家”项目监督模式。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深化基层公权力监督改革,加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和服务平台“智慧管家”的建设,探索“全员建模”和嵌入式监督模式,强化预警分析能力,打造基层公权力“数字监察芯片”。三是创新“村级工程”项目监管方式。完善村级工程项目管理规定和操作办法,充分发挥村级工程“一件事”智慧平台的监管效能,抓牢支付工程款这个“牛鼻子”,实现全流程线上运行,确保系统之外无工程,促进村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五)着力强理念,高举强村“新标杆”。一是打好“百万百社”导向招。树立大抓村集体经济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到2024年,在全市239个村(社)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0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全覆盖的基础上,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到100个。二是打好“百万夺标”关键招。深入开展“百万夺标”打擂比武活动,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因村制宜、各显神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浓厚氛围。三是打好“夺标创杆”组合招。明确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夺标”标准,连续3年、5年、10年达到100万元的分别授予“铜杆村社”“银杆村社”“金杆村社”。通过“夺标创杆”,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宜居建德”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建德市农业农村局)来源: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