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道和路的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地名的合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文化性。以下是对惠州道和路命名方式的详细归纳:
一、命名原则合规守矩:遵守《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广东省和惠州市地名管理法规的相关规定。科学系统:加强街路地名的区片共性特点,提高系统性和条理性,便于社会交往使用。在市区范围内不重名、不同音。道路通名使用规范,专名语词雅俗共赏、便于记忆,无不雅、不吉利的含义。不用生僻字、自造字、繁体字。反映特点:体现惠州历史、地理、民俗等特点。适应发展:适当体现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二、道路通名标准大道:红线宽度在50米以上,长度在2000米以上的道路。路、街:红线宽度在20米至50米之间的道路。巷:红线宽度在20米以下的道路。三、具体命名方式以地理位置和方位命名:例如,东江北路因濒临东江而得名;中山北路则位于中山公园北面,根据中山公园的方位命名。以历史事件和人物命名:如仲恺大道,因位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而得名。仲恺高新区挂牌后,惠樟公路仲恺段也以廖仲恺名字命名。东征路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有名事件。东纵路则借此反映东江纵队八年抗战、英勇卓绝的历史。以当地文化和特色命名:东坡路纪念了对惠州与西湖的宣传和开发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古代先贤苏东坡。演达大道则是为了纪念惠州本地的革命先贤邓演达。以数字和序列命名:惠州的一些道路还采用了数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命名,如金马路、金府路等,这些名称通常与道路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或历史背景相关。四、命名流程制定命名方案:相关部门会根据惠州的总体规划、地名管理法规以及道路的特点和背景,制定初步的命名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命名方案通常会通过政府网站、公告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确保命名的合理性和公众认可度。审核批准: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命名方案会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正式命名:一旦命名方案获得批准,相关部门会正式发布命名通知,并在道路上设置相应的路牌和标识。综上所述,惠州的道和路的命名方式既体现了合规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融入了惠州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元素。这些命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准确的地名导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