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你有没有被长安160周年的系列海报刷屏?
我有,而且不只是我,连我身边一个和汽车产业并无太大交集的朋友,也被刷屏了。在看到这组和二十多家国货品牌的跨界联名海报时,他在微信上给我发了这么一句话:第一眼觉得很有意思,但之后就觉得很震撼。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不是这场大规模的联合,他可能都不会想到曾经不被国人看好的国货,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的吃穿住行之中。
是的,从这次跨界联名的品牌来看,不仅有高频出现在老百姓生活当中的知名国货品牌,如王老吉、蒙牛、娃哈哈、立白集团等等,还有智能动车、中国航空这样承载着中国智造重担的关键力量,以及剪纸大师这样的非遗文化。
从吃到用、到住、再到行,这些经典国货品牌,个个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个个都曾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考验,对于传承和创新,开放和包容都有着各自的不同理解。
所以,和这些国货品牌跨界联名,与其说是一场新颖的跨界营销活动,倒不如说这是长安汽车站在160周年的又一新起点上,对于“世纪长安 创领未来”的最好注解。
百年底蕴,始于传承和创新
一百年,一个世纪,虽然表面上来看,只是一个时间尺度,但实质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想要打造一个百年老字号,却极其不易,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需要几代人呕心沥血,而且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求安稳就只能原地踏步,继而被时代“淘汰”。
俗话有言:创业容易守业难。作为中国品牌中少有的百年老字号,有着160年沉浮史的长安,对此感受颇深。
从1862年发源于上海洋炮局,开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到1937年化身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企业,再到1958年生产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吉普车,如果说长安的第一个一百年,是一部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缩影,是为长安汽车投身实业、创新发展埋下“种子”的播种期。
那么从1984年开启第一次创业,从军用生产转向民用汽车领域以来的长安汽车,便进入了这颗“创新种子”的成长期。
回顾长安汽车这38年来的造车史可以看到,经历了三次创业经历的长安汽车,从未执拗于过去的成绩,而是每一次都精准地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果断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
1984年开启的第一次创业,长安汽车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在那个时候,时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不少中国企业也和长安汽车一样,踏准了世界经济跳动的节奏。
1984年,柳传志创办了联想,王石组建了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李经纬创建了健力宝饮料厂……
1984年,不仅国内百花齐放,国外也是如此。苹果公司推出了Macintosh,引发了一场计算机的革命。迈克·戴尔则成立了戴尔……
所以此时回过头看,长安汽车1984年开启的第一次创业,并非是误打误撞的一次创新,而是对时代趋势的精准洞察。
第二次创业是在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私家车需求高涨,合资时代进入黄金期,而长安汽车再次果断顺应历史潮流,逃离“舒适圈”,开启商转乘,成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
第二次创业的成果证明了长安汽车的前瞻性和精准的洞察能力,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2017年,新能源和智能化开始萌芽,挑战着过去传统汽车巨头们的权威,已经稳居中国汽车第一阵营的长安汽车,凭借过去两次创业转型的经验,再度开启了第三次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能源和智能化开启的是第三次出行革命,这是一条没有参照样本的新赛道,所以长安汽车还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从2017年发布创新创业计划以来,目前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已经更新到5.0版本。
世纪长安:一边努力一边收获
直到现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还在进行着,而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第三次出行革命,也来到了深水期。熟悉中国汽车市场的人应该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品牌,时代抛给一个中国头部汽车企业的考验,远远比合资品牌要更多,挑战的难度也更大。
一方面,是“换道超车”和“汽车强国”的终极目标,让中国品牌的历史责任更为沉重。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必有一战”的自主宣言,也意味着中国品牌的市场竞争真正进入了“由守转攻”的新时期,既要“品牌向上”,还要向“合资”发起进攻。
在合资与自主的对抗当中,头部车企自然首当其冲。所以,在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并同时开启“品牌向上”的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长安汽车不仅再一次担起了转型升级的领头羊重任和主心骨的示范作用,而且还率先发起了与“合资”的正面博弈。
可以看到,在第三次创业中,长安汽车不仅对于未来趋势的思考更为成熟和系统,而且看问题的视角也更为全面。针对新时代抛来的新四化转型、用户年轻化、消费结构升级化,服务系统化等多个趋势挑战,长安汽车不仅针对新能源领域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针对智能化领域推出了“北斗天枢计划”,而且还针对后方的配套服务,推出了“天字一号工程”。
以全球“六国九地”的研发格局和来自24个国家超过1万人的工程技术人才体系为依托,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为目标,长安汽车不断夯实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能力,在纯电、混动和氢能源方面都储备了大量技术,持续增强产品定义能力。
在产品端,CS系列、逸动系列、UNI系列等多个热销产品全面开花,不断助力着品牌的跃升。其中,CS系列和逸动系列组成SUV+轿车的立体化格局,负责稳定基盘,诞生了CS75PLUS、CS55PLUS、长安逸动等多个爆款产品,而UNI序列则直插合资的价格腹地,并大获成功。
至于新能源领域,在全速推进“香格里拉”计划的过程中,长安汽车已经在新能源领域掌握了400余项核心技术,拥有了MPA架构、EPA架构以及和华为、宁德时代开放共创的CHN平台,以三大架构为基础,开启了架构竞争的新时代。
而在具体的三电核心技术上,长安汽车在2021年发布了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搭载了能够显著提升低温动力性和充电性能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电池方面,为了保障至关重要的安全性能,长安汽车也从主被动安全两大维度不断突破。电控方面,长安智慧芯SVDC不仅相比上一代产品体积减小70%、性能提升70%、成本降低43%,通过OTA功能还可以实现“千人千面、常用常新”。
得益于雄厚的技术支撑,长安汽车新能源矩阵搭建速度远超其他车企,接连推出了长安UNI-K iDD、Lumin等热销车型。
在这些产品打基础、稳基盘的基础上,品牌端也在持续发力,迅速推出了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和聚焦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阿维塔科技。
而在6月25日开幕的重庆车展上,长安欧尚Z6蓝鲸iDD正式上市,凭借汽车机器人的身份在15万级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迅速出圈。长安深蓝SL03则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17.98-23.18万元。备受期待的混动版车型UNI-V iDD也如约而至,为年轻用户带来高品质、高性能、高价值的混动轿跑新选择。
而阿维塔11更是风光无限,迎来了长安汽车、华为以及宁德时代三大巨头“掌门人”的现场打Call,据介绍新车将于8月8日正式上市。
作为凝聚了三大行业巨头最顶端技术的最新产品,阿维塔11上市后无疑将给整个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目前,长安深蓝首款量产车型SL03以及阿维塔科技首款量产车型阿维塔11都已经箭在弦上。作为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下的技术集大成者,随着这两款车型进入市场,经历过成长期之后的长安汽车,无疑也将来到“收获期”。
而从2022重庆车展也不难看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思路清晰,既展示了转型升级的落地成果,同时也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创领未来:目标清晰可见
2019年,现任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说自主和合资必有一战,这几年来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竞争已经证明了这一预判。在今年3月份,朱华荣再次发表了他对未来车市的思考,“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燃油车品牌将实现关停并转”。关停并转,即关闭、停产、合并和转型。
朱华荣说,“这不是判断而是规律,世界上本来不需要那么多品牌。”如其所言,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对未来出行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中国车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规律,虽然残酷,但正在不断上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实还是和技术有关。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和几年前消费者还持有怀疑和保守的态度完全相反,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热情极高。今年5月份,新能源厂商的批发渗透率已经超过26.5%,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45%。
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传统时代保留下来的技术可靠性和品牌信赖度的购买标准,也将驱使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时,往往更侧重于那些新时代里的头部品牌。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这是“机”。所以,面向未来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长安汽车从产品,到目标,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长安汽车规划到2025年,总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30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2030年,长安汽车销量达到55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45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270万辆,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对于双碳目标,长安汽车计划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产品规划方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长安汽车到2025年将推出30余款新产品,其中阿维塔科技目前规划有4款整车产品,将覆盖中高端主要细分市场。长安品牌方面则将占据21款全新产品,其中长安深蓝有5款。
在技术上,长安汽车还将打造新一代深度集成电驱,突破800V高压、油冷电机,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技术等等,进一步提高长安电车的优势。在智能科技方面,长安汽车则计划着眼于芯片、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来提升全栈式的智能化能力。
长安汽车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从未止步,作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将建成2~3个海外制造基地,适时建立欧洲总部和北美总部,逐步向全球汽车市场渗透。
从这一系列产品规划,技术规划,销量目标来看,不难发现长安汽车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极其详细,战略节奏极其紧凑,战略方向极其清晰,战略运作极其高效。
红点观察:
站在160周年的新起点上,在长安汽车进入“最长安”的状态下,“世纪长安 创领未来”与其说是一句口号,倒不如说这是长安汽车对于自身未来格局的一种前瞻预判。这是其作为一个汽车企业面向新时代挑战的“自立”,也是头部企业的“自信”,更是中国品牌的“自强”。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拼搏进取。经过160年的自我沉浮,长安汽车已经把创新刻进了自己的DNA当中,而这种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进化的创新精神,也将成为长安汽车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