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怼怼某些狂吹逻辑学的人》的小文,评论区里异常热闹——不少人不是来讨论的,而是来喷的,就跟踹了他家的门一样。
其实大可理解——看看这些人的IP,再看看他们既往发言,就知道原来基本是境外水军——大约是带着任务来的,或者是为了领钱。
在上篇的文前文后,说的很清楚了——我不反对逻辑也不反对逻辑学;怼的,是那些根本不懂逻辑学,而以此为借口狂贬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和国民的人——比如文中所引那个帖子,编造“1970年大英百科全书”谎言,不就是个骗子么!
再写此文,仍然如此——不为反对逻辑和逻辑学;怼的,继续是那些根本不懂逻辑学,而以此为借口狂贬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和国民的人。
这次要怼的,是这个说法——“逻辑学是一门从小就该学的基础学科,为何我们从小不学”。
这是网上常见的说法。
虽然“常见”,却是反“逻辑”的。
先看第一句话——“逻辑学是一门从小该学的基础学科”。
在“逻辑学”中,准确地说,在“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里,这是一个“判断”。
所有“判断”,均有两个特征——第一,“判断”必有所“判定”;第二,“判断”有真有假。
上面这句话,有所“判定”,应该毫无异义。
不过,这个“判定”是真的吗?
非也。
具体来分析。
这句话,属于“非模态、简单、全称、直言肯定判断”。
所谓“非模态”,是此判断包含了“必然”的含义,而不是“可能”的“模态”。
“简单”,是说这个判断,作为“主项”的“逻辑学”,通过“联项”的 “是”,与作为“谓项”的“基础学科”及作为 “量项”的“从小该学”,“简单”地联结、表述出来。
一般来讲,“判断”皆包含上述“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
“全称”,是说这句话里的“逻辑学”,是“全称”——既确定了“主词”讲的是“逻辑的学说体系”,又包含所有属于这一范畴的“学说”。
“直言肯定判断”,就好理解了——不论直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含义,而非“疑问”的,都是“直言判断”。
好了。这个判断的问题出在哪里?
就在于,“逻辑学”是否属于“从小该学的基础学科”,这是个问题,是需要证明的。
事实上,这个“判断”并不成立。
当我们现在讲“逻辑学”这个概念时,涵盖了十分广泛的内容——既含演绎逻辑,也含归纳逻辑;又既含传统形式逻辑学,也含现代形式逻辑;还既含语言逻辑,也含数理逻辑。另外,辩证逻辑亦应包括在内。
从“逻辑的学说体系”来讲,内容庞杂,相当专业,大多十分深奥。
既然如此,如何可以“判定”它们是“从小该学的基础学科”呢?
就全世界的教育实践来说,有哪个国家或地区,“从小”就把“逻辑学”作为“基础学科”,安排进幼儿园或小学甚或中学的课程里去?
“小学”,指初等教育的学校。英文叫“primary school”,有些国家叫“elementary schoo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后一个称谓。只有美国,“primary school”被用来指初等教育的3年级之前的最初几年。
我问过欧洲某大国教育部的高级官员“教学总监”,得到的答复是,初等教育的教学目的,实为继续教育打下基础,不安排“逻辑学”这样的课程。
我还问过在西方小学中学多年任教的老师,回答也是否定的。
尤其是上世纪后半叶至今,美西方的国民,已经没了那股奋发向上劲头——小学中学甚至一般公立大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都以“快乐教育”为宗旨,连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被问到“9乘以8”都尴尬语塞答不出来,谁还相信西方从小就教授“逻辑学”?
这倒要请那些“狂吹逻辑学”的人,站出来举个正面的例子了。
这些人里,有人讲,民国很重视从小就进行“逻辑学”教育的呢。
此说法,一定是不着边际的胡说了——1949年之前,中国文盲率9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城市以外的学校大部分是“私塾”性质;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共11万人。
就这局面,还重视“逻辑学”教育,不是气死活人不偿命么!
说回到前面那个判断——从“逻辑”上说,当前面讨论的这个“大前提”为假的时候,后面的推理一定不可能为真。
插上几句。
西方,不在小学中学甚至很多大学里,不讲授“逻辑学”,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近代以来,西方对于“逻辑学”的划分,已经很精细——大致分为:古代逻辑学;中世纪逻辑学;近代逻辑学;20世纪的逻辑学。另外,归纳逻辑已从“逻辑学”中分离了出去,分别归入各自的自认科学学科,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等。
第二,如此的划分,令西方学校中广泛教授“逻辑学”,面临极大选择困境——教哪个,网上狂吹逻辑学的大都没跳出“三段论”的“古代逻辑学”窠臼,可在西方,中世纪的“第四格”“推论说”“模态逻辑”“不可解命题”等,已使中小学给学生讲“三段论”完全没可能——会被认为太孤陋了,不被喷死才怪;讲近代以来的“逻辑学”,又已进入“数理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以及“元逻辑”阶段,过于深奥,即便非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搞不懂。
所以,必须要把“逻辑”“逻辑思维”,与“逻辑学”区分开来。
在上篇文章中已经讲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经过数十年研究,提出了儿童心理的“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实验发现,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发生过程,从出生到十二岁,才能够形成对概念、判断、推理比较成熟的认知。
就是说——
第一,“逻辑”和“逻辑思维”,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正常生长环境中,可以顺理成章形成的一种能力。
第二,揠苗助长,在过小的年龄给幼儿和少儿灌输复杂的所有抽象理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大概就是几乎所有国家不“从小”进行“逻辑学”教育的根本原因。
教育,是科学,也必须讲科学,决不能拍脑袋想当然。
其实,很有必要把“逻辑学”和“逻辑”区分开来。
前面说了,“逻辑学”是包含各种“逻辑的学说体系”的专门学问。
“逻辑”,则一般包含三种含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第二,指思维的规律性;第三,指各种“逻辑的学说体系”。
现在网上狂吹“逻辑学”而实际不懂“逻辑学”的人,最大的“逻辑”失误,就是把“逻辑学”与“逻辑”混为一谈了。
确实,“逻辑”,在“思维规律”这个角度上,需要“从小”学习。
这种学习——
一方面,幼儿、少儿在日常生活中就潜移默化实现了。
比如对“我”和外在之物的认知,对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把握,对肯定、否定、疑问的表达,对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判断后作出推理,等等。
凡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都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都学会了“遵守逻辑”。
这种“遵守逻辑”,体现在日常的正常思维中。比如,火,烫人,会酿成火灾。凡智力正常的儿童,都会不去玩火,避免烫伤和失火。
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另一方面,“从小”,幼儿和少儿也在接受“师长”有目的的“逻辑”教育。比如说话的表达,比如语法的课程,比如数学运算。
文中前面说到的那位外国教育部的高官,酷爱汉语,精通数学,多次到中国贵州、云南深山里的学校给孩子们讲数学。
这位,给自己取汉语名“老周”的外国友人,认为数学就是最好的“逻辑”,学好数学就可以大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文化,自古就不乏精彩的“逻辑”和“逻辑思维”——“举一反三”是“演绎逻辑”;“一丘之貉”是“归纳逻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复合逻辑”,等等等等。
中国很有名的桐城学派,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叫做学问必须讲究“义理、考据、辞章”。
这不仅是学术方法问题,更是“逻辑”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关于逻辑问题的学术讨论后期,胡乔木在《红旗》杂志专门发表过《义理、考据与辞章》一文,即是对上述讨论的总结,又是对桐城学术方法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毛主席主张的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西方,同样极为重视通过语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到迅速地欢快地离开通过”,属于不可理解的断定;“谨慎在名誉上是浅蓝色的”,同样不属于精准语言逻辑。还如,“一个人没有汽车但说要把他的汽车卖给你”;“本来门是关着的,他却让我去把门关上”,等等,都是西方逻辑教育的典型例句。
最后还有必要强调,我不为反对逻辑和逻辑学;怼的,还是那些根本不懂逻辑学,而以此为借口狂贬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和国民的人。
中国的学校,该开“逻辑学”课程的,应开皆开,比起国外只多不少。
欢迎讨论。但对于根本不懂逻辑学而乱喷者,依然坚决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