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抗美援朝彭德怀,其实他背后还有一人,功劳不比彭老总小

俊博恩 2024-06-19 14:31:1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引言:

提起抗美援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霸气喊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毛主席,是指挥千军万马对抗美军的彭老总。

可有一个人在抗美援朝中发挥的作用,却并不逊色于彭老总,就连彭老总都夸他“发挥的作用一点儿不比我小,要是没有他,抗美援朝不可能取得胜利。”

这个人就是人人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那些突出的贡献呢?竟引得彭老总对其如此盛赞。

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为抗美援朝做铺垫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美国方面在开战第三天,就宣布会武力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且派美国第七舰队进入我国台湾海峡。

美国此举不仅将朝鲜内战变成了国际性冲突,而且对于我国边境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为此周总理代表中央发表声明抗议美国对中国领土的侵略。

同时他和毛主席以战略家的眼光敏锐地发现,虽然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但对于美国的打击并不算很大,朝鲜战争很可能会出现反复情况。

当时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有能力扭转朝鲜局势,这样一来不仅朝鲜人民军将会面临巨大危机,就连我国东北地区也可能遭到美军的攻击。

更何况当时我国在东北地区的兵力部署却很薄弱,仅仅只有42军一支部队驻守,而且还已经转向了农业生产。

于是1950年7月7日周总理连续召开两次国防会议,并建议成立东北边防军。

随后在毛主席和军委的共同商讨下,决定将当时十三兵团所属的38、39、40以及本就留守东北的42个军以及三个炮兵师在内的25.5万人改编为东北边防军[1]。

东北边防军的主要任务是屯兵鸭绿江地区,并且在必要的时间点出国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了仁川登陆,并将朝鲜人民军打得节节败退,并在19日占领了平壤,同时美军的飞机多次入侵我国领空。

1950年10月3日,周总理再度发表声明警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只要越过三八线我们就不会坐视不管。

可当时国内不少人并不支持出兵,因此从10月3日开始党中央连续三天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朝鲜,反对者认为我国急需在和平环境下搞建设,而且美军实力过于强大。

只有周总理和彭老总坚定地支持毛主席,好在经过毛主席和彭老总的陈述利弊后,大家统一意见决定出兵朝鲜,由彭老总带兵出战、周总理负责向苏联请求装备和空军支持。

10月19日经过多天的准备后,彭老总率领东北边防军的主力进入朝鲜,并于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好在周总理有先见之明,在东北地区组建起东北边防军,否则我国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志愿军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集结和备战,完全达不到兵贵神速打美国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效果。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周总理也开始了他更加繁忙的工作,不仅是志愿军的总参谋长而且还是总后勤部长。

是参谋长还是后勤部长,全力保障志愿军战斗力

我国决定出兵朝鲜后周总理就成了最忙碌的人,1950年10月8日,他带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协商武器援助以及空军支援事宜。

尽管斯大林并未同意直接出兵,可在周总理的谈判下苏联答应为我们提供半价武器装备,而且还会派空军支援志愿军。

在和苏联谈判结束后,周总理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和毛主席一起商讨作战计划,并与前线的彭老总联系。

而且周总理还高瞻远瞩地预料到,这场战争将是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所以他提出了一、二、三线志愿军的计划,让战士们轮番休整和参战。

在他的安排下志愿军分批入朝的时间、编制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志愿军一直保持着出色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解决部队的休整问题,而且还能让我国的指战员们积累到现代化战争的经验,锻炼了一大批高级指战员的能力[2]。

此外周总理还帮助毛主席一起构思了志愿军的前三次战役,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以说周总理的这个总参谋长当得极其称职。

不过除了负责部队的调度外,周总理还是志愿军的后勤部长,后勤方面的具体工作都是周总理亲力亲为地在负责。

在部队入朝之前,周总理就明确了这场战争和以往的国内战争有着本质不同,之前我们是以缴获为主、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援。

如今出国作战不仅面临着弹药物资很难通过缴获补充外,还有抓捕的外国俘虏不能转化为我军所用等问题,因此后勤补给将是此次战争的重中之重。

于是周总理就定下了国外作战国内供给的方针,早早开始准备武器、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保障前线战士的日常需求。

为此周总理事无巨细地安排着每一项工作,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为了不让志愿军战士们饿肚子,他号召全国人民做炒面,自己更是拖着受伤的胳膊为战士们做炒面。

同时他也认识到了运输的重要性,在当时美军占据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我国如何将物资顺利运到前线战士手中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他提出要建设一条“打不烂、炸不跨的钢铁运输线”,亲自组织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抢修和保护铁路、公路等运输枢纽[3]。

此外他牵头成立了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等部门,统一计划和指挥战时的铁路运输和后勤补给线维护等工作。

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国的运输线始终保持着畅通,为前线战士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补给,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此彭总感慨地表示:抗美援朝的胜利,60%以上的功劳要给到后勤,聂荣臻元帅也对周总理的付出非常感激,直言“周总理对志愿军后勤保障尽了心血,作出了宝贵贡献。”[4]

可这些还不足以概括周总理在抗美援朝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因为他还是抗美援朝的总谈判长,为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订贡献非凡。

领导停战谈判工作,又成总谈判长

很多人在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总会提及一句话,双方打了三年、谈了两年。

毕竟战争从来不是一种孤立的军事手段,只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途径,还需要和外交手段结合使用。

周总理就深谙此道,我国从决定出兵帮助朝鲜开始就一直利用外交途径试图促成朝鲜半岛和谈,而且1951年1月17日还致电联大要求和谈。

美军经过前三次战役后遭受了极大的伤亡,再加上国内舆论压力巨大,于是1951年7月1日时,双方就展开了第一次和谈。

当时我国派出了李克农和乔冠华作为谈判代表,周总理也指示他们在谈判过程中要灵活,提出了当行则行、当让则让的指导方针[5]。

当时他和毛主席一直坚持争取和、准备打,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而且每天都事无巨细地听取谈判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当时谈判团和周总理的办公室之间有一条电话热线,几乎每天都保持着通话。

当时李克农等人在下午将一天的谈判结果汇报给周总理,周总理和政务院傍晚时协商第二天的对策,然后周总理连夜整理好发给李克农,李克农再根据周总理指示继续谈判。

甚至有的时候,周总理忙碌一夜,临睡前还会接到李克农等人的请示电话,周总理也会耐心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在双方谈判的两年间,周总理亲自起草或主持的文件或者指示就高达300多份,足以见得周总理在指导谈判期间,付出的心血有多么巨大了。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我们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方针下美国意识到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

美国人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所以在僵持了两年后,于1953年2月17日和我国签订了板门店停战协议。

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克拉克将军更是感慨地表示: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订胜利停战条约的美国陆军司令官。

而他不知道的是,我国国内有一位伟人为了这一时刻,殚精竭虑地忙碌三年时间,中华儿女为了这一时刻奋斗了113年!

结语:

也正因为周总理为抗美援朝殚精竭虑地忙碌了好几年,所以他对于志愿军的情感也是无比真挚的,1958年2月迎接志愿军全体回国时,一向酒量极佳的周总理却在接风宴上醉倒了。

周总理对抗美援朝的贡献绝对算得上居功甚伟,也正因为有了他和毛主席、彭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和牺牲,才换来了我国如今的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周恩来;徐行.《党史博采(上)》,2023年.10期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周恩来与彭德怀;张昭.《党史文苑》,2020年.11期

抗美援朝时期的周恩来;尹广泰.《党史博采(纪实)》,2016年.08期

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唐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 2013.

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李志成.老兵话当年(第十八辑) 2011.

0 阅读:17

俊博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