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人对竹子的依赖层度,
要高于任何地区的人,
人们对竹子的感情,
流于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
在每一双竹筷之中,
在竹布织就的衣冠之中,
在竹笋烧就的美食佳肴之中。
……
笋,竹萌也。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开始把竹笋作为餐桌上的美食。
《诗经》载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与食笋有关的诗句。唐代白居易写笋:“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
意为吃笋的时间长了,连肉都不想吃了。
朝廷贡品享负盛名
八渡笋,在广西享负盛名。《镇安府志》记载的:明代万历初年,有广西朝贡官员向朝廷进贡八渡笋。据《幼学琼林精解》记载:八渡笋为麻竹的竹笋,被钦封为“角胎”,因为产自广西田林县驮娘江畔的八渡瑶族乡而得名。
在清朝时被列为贡品之一,嘉庆年间的宫廷菜谱已标有其名。据记载,当时曾由西林县籍的清末大臣岑春煊,每年派专人到八渡乡博峨村采购送进京城。清道光年间,有广东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县驮娘江一带收购八渡笋,经水路销往东南亚各国,八渡笋因此驰名海外,闻名遐迩。
田林县曾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接予“中国八渡笋之乡”称号; 八渡笋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
时令食材味道鲜美
清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笋:“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可知笋的味道极为鲜美。
竹笋,是上天赐予人们的时令食材。笋有“春笋”、“夏笋”、“冬笋”之分,在当季吃当令的食物,才能体验到四季的变化,才会有五脏六腑纯真的感动。
八渡笋来之不易,往往要在山势陡峭的竹林才能采摘到它,每年6月至10月,是八渡瑶族乡万亩八渡笋成熟的季节。
大片笋尖从地面窜出,种植有八渡笋的各村村民都格外忙,要早出晚归进山采挖竹笋、去壳、蒸煮熟透,切片晒干,或者用慢火熏烤至干,做成了肉质柔软、油润、呈暗红或黄赭色的优质笋干。
如果你只吃过大棚里种出来的笋,没吃过大山里产出的笋,这都不算。
八渡笋生长环境优渥。绝大部分为土山,土地肥沃、高山谷地差异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空气温度高,云雾重,日照较小,符合八渡笋的最佳生长要求,长出八渡笋肉质肥厚,味道鲜甜,笋脆嫩无渣,品尝者皆赞不绝口。
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田林县八渡笋,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是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保障。近年来,八渡笋产品更是远销日本等国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但当前,八渡笋产业存在的“母竹老化,产量减少,竹林面积逐年缩小;缺乏技术,产品单一,后续经费投入不足;林区交通条件差,竹笋采收、竹材采伐运输困难”等方面问题。
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竹笋是竹文化中脍炙人口的一个“零件”。它使竹文化的韵味进入饮食领域。对于苏东坡曾言“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如今看来,既要使人不俗又不瘦,还是得天天竹笋烧肉
大棚里种出来的笋?芦笋还是莴笋?
广东的吊诗丹了解下,比这个更好吃
笋子谁在大棚种?得多高的大棚才罩得住咱一晚上可以长好高的竹子…
现在普通的笋干也要三四十块钱一斤了
头一次听说竹笋在大棚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