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中方购买苏27,林虎将军喝酒砍价?当事人回忆:此事绝无仅有

漫步史书 2024-06-25 09:27:16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空军力量只相当于世界强国60%的水平,不夸张的说,我国空军防御力量在西方国家眼中,可谓是漏洞百出。

尽管从八十年代初,我国就致力于同西方国家合作,革新空军装备技术,可这种合作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对现有平台的改造,没有办法改变我国空军装备整体落后的现状。

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正式叩开了两国已经冰封三十年的大门,也为我国革新空军装备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当时苏联因为国内经济困难的原因,对我国提出的军贸合作同样有兴趣。

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1990年6月,刘华清将军率团访问苏联,苏联方面予以很高规格的接待。

当时,刘华清将军提出向苏联购买先进战斗机,苏联方面也很大方,将自身装备的主力机第三代战机米格29、苏27都拿了出来,并让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两种飞机的飞行表演。

应该说,苏联方面安排的飞行表演,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我们国家的空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力机型还停留在第二代机,甚至于即便是第二代机,也没有完全普及开,这其中还装备着不少的歼6战机。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当时都已经装备了第三代战机,其中苏联人主要装备的就是米格29和苏27,而美国人主要装备的就是F15、F16。

有个事情值得一提。

八十年代中美曾处于蜜月期,美国人曾有意销售他们的三代机给中国。

1987年,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驾驶F16在北京做了表演,这也是中国距离三代机最近的一次。因为没有钱,最后只能无奈作罢。

可同一时期的海峡对岸却在八十年代末获得了12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

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之间正式就购买引进苏联三代机进行了协商,出乎意料的是,苏联人对此事大力推动,甚至还几次向中方释放暗号:

“我们认为对华出口先进战斗机,不存在政治上的障碍。”

不过,当时苏联虽然同意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战机,但主推的机型却只有米格29,并不包括更先进的苏27。

显然,中国人是不能同意的,毕竟苏27相比于米格29,各方面性能上都很出色,未来足可以对抗F16与幻影2000。

1990年8月,中国派出了以贺鹏飞(时任总参装备部副部长)为团长、林虎(空军副司令员)为副团长的高级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购买飞机是以,并且把主要的购买目标定在了苏27上。

中国人坚决的态度大出苏联人意料之外。

苏联人认为,中国过去的战斗机主力机型一直是以米格系列为主,所以苏联人认为,中国采购米格29是比较顺理成章的。

更为关键的事,苏联本身并不同意买苏27 ,毕竟苏27也是他们才刚刚装备的主力机型。

中国代表团一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后,双方的谈判立时便陷入僵局。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苏联方面也不是铁板一块,事实上也有人支持卖给中国苏27 ,毕竟当时苏联国内的经济情况已经很差,急需要这一笔订单。

中国代表团在苏联住了20天,苏联人才同意卖给中国苏27。

很有意思的是,也是在20多天的谈判中,还流传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以讹传讹。

有传言称,我国购买苏27是林虎将军拼酒拼回来的。

不少故事中煞有介事的称,林虎将军“以胃换飞机”,喝倒了苏联17位将军,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改进型版本。

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个版本称,在与苏联谈判期间,还有一位特别能喝酒的“空军大校”,硬生生的把对方喝服了,给国家争取到了最大的优惠。

当然,也有把以上两个故事搅在一起的。

根据实际考证的情况来看,以上故事应该纯属子虚乌有。

林虎将军虽然也喝点酒,但是并不存在“喝倒了苏联17位将军”,而且从流传版本来看,时间上也有很大问题,有故事称林虎将军喝倒苏联将军的事儿发生在1988年,可1988年中苏关系尚未解冻,双方怎么可能坐到一起喝酒。

另外,林虎将军还做个肛瘘手术,身体根本就不具备饮酒的条件。

当然,根据当事人的回忆,也不存在一位特别能喝酒的“空军大校”,所有煞有介事讲述这个故事的,基本上都是属于道听途说。

1990年10月,中苏敲定引进苏27以后,苏联方面于同年12月派出高级代表团来中国,双方就引进苏27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

双方主要谈的其实还是价格问题比较多。

苏联方面有两个要求:

一、苏联人认为苏27从技术指标上来看,不亚于美国的F16,而美国人的F16报价5500多万美元一架,所以苏27的价格也应该在5000万美元以上,考虑到优惠,苏联人开出了4500万美元的价格;

二、苏联方面对付款方式上也有要求,过去中苏贸易,双方大多数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但此次交易,苏联人提出以现汇结算。

当然,苏联人提出如此要求,是比较符合他们国情的,只是对我们而言难度还是太大了些。

苏联人开出的4500万美元的单价虽然还算是优惠,但其价值仍然要超过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且苏联人提出要以现汇结算,以我国的实际而言也很困难。

谈判过程中,因双方各自的立场,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不少曾参与谈判的当事人后来回忆:

“当时我们白天为了条款争得面红耳赤,晚上还要进行大量的校对、翻译、法律咨询等案头工作,动不动就要熬一个通宵。”

谈判么,有来有回才是谈判,一边倒那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有件趣事值得一提。

虽然没有一个“特别能喝的开国大校”,但双方暗地里较劲还是有的。

那时,苏联代表团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双方都免不了要宴请,喝酒本身是在所难免,但绝大多数都是按照个人的习惯。

苏联人虽然酒量不小,但在饮宴间,喝醉的绝大多数还是他们。

相比之下,我国代表团成员们在饮酒上却很克制,这也是源于周总理的规定,不允许在外交场合出现喝醉的情况。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据参加过谈判的陈洪生(总参装备部军援军贸局局长)回忆,他曾有一次遇到一个人面对一桌苏联人的情况,一口气咬牙干了十杯酒:

“我们在谈判桌和酒桌上,都不能输给苏联人。”

至于林虎将军,虽然也出席过宴会现场,但因为身体原因,加上谈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反而喝得不是很多。

1990年12月28日,中苏两国就中国购买苏27战机正式签署协议。

中国从苏联采购24架苏27战机,其中单座型价格2950万美元、双座型3050万美元,总计14亿美元,并约定支付方式为,现汇35%、商品支付65%。

苏联方面则根据中方要求,对出口的苏27做了一定的改进,当然除了个别技术指标苏联方面根据中方需求改进了以外,绝大部分与苏联现役的苏27无区别,只有少数涉密的部件做了一定程度减配。

林虎将军虽然没有“喝酒砍价”的趣闻,但他对引进苏27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在当时引进苏27虽然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人反对,特别是科研和军工部门,甚至还愿意立下军令状,加快研发符合世界水平的战机。

可立军令状,也并不代表着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毕竟时间不等人。

当时,中国面临极端严峻的国防形势,特别是我们的主要对手都是装备三代机的情况下,是没有太多时间留给中国发展机会的。

林虎认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引进苏联三代机不仅有助于我军实力建设,更有助于军工部门的研发。特别是苏27战机很多方面,是能够给出我军很好借鉴意义的。

另外还有个事儿值得一提。

有不少文章称,中国的苏27是用狗皮大衣换回来的,为此还“杀光了三个省的中华田园犬”。

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了些,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苏签订的合同中,约定65%采用商品支付,根据时任总参专项办公室主任马庆华回忆:

“中方第一次向苏联支付的合同商品是三样:毛毯、暖水瓶和”裘皮“大衣。”

这里的“裘皮大衣”,实际上就是狗皮大衣,只是苏联人不允许说“狗皮”,这才特意改的名字。

马庆华也是后来才了解到,制作一件“裘皮大衣”,需要17条狗皮,而且必须是立冬下雪以后的狗皮,才可以做大衣,这种大衣的收购价是5元钱一条。

也因为这个缘故,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还一度闹起了狗荒。

当然,苏联人所要求的商品中,绝大多数都以轻工业产品为主,涵盖范围也很广,马庆华当年主要负责与苏联人协调购买苏27,因此给苏联人的商品,也主要由他负责。

当时不少国内的企业都想方设法的联系马庆华,参与商品的供应,以至于还挽救了不少濒临倒闭的工厂,也可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宣布解体,当时购买苏27的合同才刚刚履行,中国一度担心还能不能拿到飞机。

好在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出于实际考虑,愿意继续履行对华军贸,我们才顺利拿到了苏27。

应该说明的是,中国在八九十年代顺利获得苏27,在我国空军建设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因为有了苏27,中国空军才开始迈出现代化建军的关键一步。

1 阅读:200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