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文学问题也是政治问

媛姐爱历史啊 2024-10-21 01:55:40

第五十六集 宋朝史

[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关注我,带你解锁财富密码,开启好运buff!点赞关注,让你财运一路飙升,好运挡都挡不住![比心]

公元1079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又唏嘘的悲喜剧——乌台诗案。我们的主角,正是那位才华横溢、性格耿直的文人苏轼。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他成为了被冤屈的牺牲品,真是“文人相轻”的经典案例。

事情的开端,得从苏轼调任湖州说起。那年,苏轼刚刚接到新任命,便按照惯例向宋神宗上了一份《湖州谢上表》。这份表文不仅表达了他对皇帝恩典的感激,还自谦地表示自己这位“老古董”根本无法与当时的新法先锋们抗衡。结果,这封谢表在上奏前被改革派的御史舒亶和李定看到,他们觉得苏轼的言辞中藏着讽刺新法的意思,简直是给了他们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为了坐实苏轼的罪名,舒亶和李定开始翻阅苏轼的诗集,试图从中找到“罪证”。这就好比在翻老友的日记,想要找到一些黑历史。比如,苏轼写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被他们解读为对宋神宗的“无能”之指摘,仿佛这位皇帝连尧舜都不如。而另一句“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更是被解读为对朝廷禁盐令的讽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听闻此事,宋神宗大为震怒,火冒三丈,立刻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将苏轼捉拿。与苏轼平日交好的驸马王诜得知消息后,迅速将情况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连忙派人送信到湖州,提醒苏轼小心。

苏轼接到消息后,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万般不安。他找到州通判祖无颇,悲声道:“我这可能要完蛋了,请你暂时接管知州的职务,我这就换身便服,准备等皇甫遵的拘捕。”祖无颇听后,赶紧安慰他:“朝廷还没定罪,别急着自认有罪,等皇甫遵来时,穿上朝服接见,显得心中坦荡。”苏轼心想,这位老兄真是个乐天派,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皇甫遵到达湖州后,径直来到苏轼府第,命人用绳子将他绑住。湖州百姓见状,纷纷泪流满面,恳求官员放过这位深受爱戴的文人。苏轼在这场悲剧中,心如死灰,甚至一度想要投湖自尽,幸好身边有人看守,才没成事。

被带到京城后,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心中对未来充满了绝望。他偷偷藏了一些青金丹,打算在判决来临时一了百了。这青金丹虽能治肺虚,但多服则会致死,苏轼心中暗想:“若真要死,我就来个痛快!”他甚至给自己写好了遗书,托付给狱卒,生怕自己在最后时刻没机会交代。

不过,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开玩笑。宋神宗在听取了众臣的意见后,最终决定不判苏轼死刑。改革派的官员虽心急如焚,但宋神宗明白,苏轼是个才子,百姓也爱戴他。于是,他将苏轼贬至黄州,限制其自由,而苏轼的朋友们也纷纷受到牵连,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苏轼被贬的同时,宰相吴充直向宋神宗进言:“皇帝一直自比尧舜,看不起像曹操那样的军阀,但即便是曹操,也能容忍直言不讳的祢衡,皇帝又怎么不能容忍耿直敢言的苏轼呢?”这番话一出,曹太后也附和道:“以前宋仁宗极为看重苏轼、苏辙两兄弟,如今却要把苏轼杀了,岂不愧对仁宗的一片苦心?”于是,宋神宗决定,免了苏轼的死罪,把他贬到黄州,不准他擅自离开。

苏轼出狱的那天,心情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他写下两首诗,嘲讽自己虽为文字所累,却不屑与宫廷中的小人争斗。写完后,他无奈地将笔扔掉,感叹自己真是个“无药可救”的人。

乌台诗案最终成为了宋朝最著名的冤案之一,揭示了新旧党争的复杂与残酷。此案不仅让苏轼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也为后来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台诗案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唏嘘不已。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实施元祐更化,而苏轼的才华与经历则成为后世文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乌台诗案不仅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人性与权力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深思与铭记。[送自己一朵花]都看到这里了,点赞点关注呗[比心]​​

0 阅读:2

媛姐爱历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