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我对汽车的看法可能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见过太多年薪只有10万左右的年轻人,把买一辆豪华品牌汽车当成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有点难以理解。
我当然也曾经梦想拥有一辆心仪的座驾,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有向周围人证明自己能力的成就感在里面。但事实上,买车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不应该把太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在这件事情上。成熟的消费观念应该是,汽车只是一种代步工具,重点在于它能否满足出行需求,而不是过于追求品牌身份的象征。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学习。
作为汽车的发源地,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汽车有着更为成熟的认知。他们已经摆脱了汽车带来的社会地位象征,把汽车当成一种日常的出行工具,更看重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从本质上说,汽车就像铁锹、锄头一样,是一种生产力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它的使用价值。但与普通工具不同的是,汽车价格昂贵,每年都会贬值,而且还需要持续投入一定的费用,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一种负资产。
所以汽车的存在价值,应该是为生活增添一些情调,而不是占用过多资金影响生活水平。在这一点上,欧美消费者的想法很明确。以美国为例,每年的二手车销量远高于新车,2022年二手车销量超过4000万辆,而新车只有1700万辆出头。他们更多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买车,而不是为了面子。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借鉴。
在欧美市场,人们对豪华品牌汽车的需求并不太高。比如在美国,宝马、奔驰、奥迪和雷克萨斯四大豪华品牌的年销量加起来只有110万辆左右,占比很低。而且这些豪华品牌在美国的均价只有5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当地蓝领工人一年的收入。
可见,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也不会盲目追捧豪华品牌,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核心价值,反而会带来较大的负资产影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用性更强的生产力工具,比如4万美元的福特F系皮卡。
而在国内,宝马、奔驰和奥迪三大豪华品牌的年销量就高达220万辆,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国内消费者在追捧豪华品牌方面显得更加热衷和不理性。
不过,我们的汽车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中高端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本田CR-V等销量节节攀升,说明人们不仅盲目追捧豪华品牌,也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高品质用车体验。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汽车消费价值观正在趋于理性和平衡。
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乘用车市场是在2000年后才开始起步的。中国品牌更是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崛起,发展时间只有十多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今天的成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强大的产业链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它们有了腾飞的机会。同时,中国品牌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国内消费者的观念。
从过去"掏空两个钱包"买车,到现在掏空两年收入买车,我们的消费能力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买车的预算不应超过总资产的50%,甚至是30%。这说明我们的汽车文化正在逐步建立,人们不再将买豪华车作为人生目标,而是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中高端车型,因为它们也能提供很好的用车体验。
这个市场的变化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从中国品牌的崛起,到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都反映出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的汽车消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