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要在春节前赶回家中,一家团圆。所以年对于中国而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节,是人们对于根的念念不忘。在春节到来之前,有一系列的前奏,小年便是其中之一。各地小年的时间不一,主要表现为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但还有一些地方,在腊月二十五及至大年三十之前过小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一、小年,祭灶神
小年,又叫做祭灶节,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是生火做饭的设备,灶君也就是灶神,主管人间的灶火。祭灶的传统由来已久,是古代“五祀”之一。相传灶神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向天帝陈说人间的善恶,所以民间会在灶神上天之前准备好祭祀的物品祭祀灶神,让灶神多说自己的好话,不说自己的坏话。祭灶因此承载了人们的多重期许,一则是祈求丰衣足食,不用为食物忧愁;二则是纳福。灶神也就成为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多功能神仙。
在进入现代化、城市化以前,灶是家家户户房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家每户的厨房中,会有一个灶台,灶台上装一口大锅,大锅下为生火的空间,柴火、水稻秸秆置于其中燃烧,进口处会有一个烟囱顶破屋顶,生火时产生的烟气由此排出,所以厨房中不会烟雾缭绕。记得小时候,大家总喜欢在灶前生火,哪怕是热得直冒汗的夏天。如今,这种烟火气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祭灶的习俗,也逐渐淡化。
小年的习俗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起初有用牲畜祭灶神的,表现得是原始崇拜。但是后来只摆放一些甜品祭拜。此外还有“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的记载。在江西,各地主要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在这一天,人们会在灶头贴上财神的神像,摆放糖瓜等供品。
二、南北方小年不同
北方小年与南方小年相差一天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何相差一天也有多种传说。比如传说雍正皇帝在腊月二十三祭祀时,顺带着把灶神一起拜了,自那以后,北京城的王公贵族也相继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南方因为距离北京较远,继续保留了二十四过小年的习惯。
三、鄱阳、抚州等地缘何25小年
关于小年,有一种“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其中“船五”指的是渔民腊月二十五过小年,鄱阳周边水系发达,古时以渔业为生的较多,存在腊月二十五乃至更往后过小年的习俗。江西抚州崇仁县也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但这里推迟一天过年的传说,却与渔业无关。
相传,崇仁小年推迟一天与明代礼部尚书吴道南有关。吴道南是抚州崇仁人,官至礼部尚书,在明末党争中受到排挤,辞官回乡,数年后逝世,《明史》有其传。吴道南回乡正值年关,本想赶回乡过小年的他却耽搁了一日,到了腊月二十五才到,而后才知道乡亲们为了等他回来,并没有在二十四过小年,而是他回来后才放起了鞭炮,自此以后崇仁小年也就推迟了一天。
各种传说已经无确凿的材料进行佐证,但这其实已经无妨。毕竟年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