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益策略产品为什么那么难做?

北漂民工的 2024-10-21 09:56:37

某百亿私募宣布将逐步降低对冲全系产品投资仓位至0,官方对此解释,作出改变的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对冲系列产品难以同时取得收益和缩小风险敞口,潜在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未来收益将明显低于投资人预期。

恰好今天学习了大马哈老师的一篇文章《鸡肋的量化中性基金》,里面讲的观点我简单总结下:

1、公募量化曾经火过一段时间,但主要业绩归因一部分是贝塔,一部分是打新收益,而不是量化对冲带来的;

2、指增现在做不出来什么超额,超额在量化中性基金中存在着严重的跑冒滴漏,仓位、成本、规模变动都对业绩有扰动;

3、量化对冲产品的业绩其实不稳定,综合下来看还不如纯债或者低波固收+。

我对量化中性基金研究不多,毕竟做这个策略的基本上都是私募。对于上述三点,我觉得是近几年指增产品不好做的核心原因,因为早几年打新收益很好的时候,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场外指数都可以分一杯羹,甚至有很多机构搞了一堆规模在几个亿的偏债混/灵配,专门做打新策略,一些公募里面,甚至有专门负责打新的一级投资部门。

差不多三年前,打新基金几乎都开始转型,有的顺利转型成固收+开始宣传,有的则魔改成纯债策略(当然这也是符合基金合同范畴的),更多的产品因为规模迷你清盘掉了。打新基金从此彻底没落。

而国内剩下的量化对冲产品,业绩变得非常不稳定。

比如上述开放式产品,看净值,就这类产品的收益风险比,你很难下得去手,年份好的时候,涨得不多,市场跌的时候,也一起跌,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固收+。不过开放式的产品确实难做。

再比如这个定开型产品,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几乎是同类最强),但今年以来还是亏的。

一般来说,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会通过同时构建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来对冲掉市场整体的风险,实现市场中性的目的,再通过阿尔法策略或者套利策略寻求独立于大盘涨跌的绝对收益,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涨跌都能赚”的策略。换言之,这类产品基本的原理是用期指对冲掉大盘的贝塔(上行贝塔和下行贝塔都对冲掉),只保留选股的pure 阿尔法。

国内的衍生品市场并不发达,缺乏较好的个股做空机制以及更多杠杆品种,比如你们在海外可以买到XX三倍做空之类的东西,我们都是没有的。另外就是规则上对裸空之类的限制比较多,比如很多公募合同里面期指最多对冲掉五分之一的多头头寸,在大贝塔下行的时候是缺乏回撤保护的,而产品还限制最低的股票仓位,这就导致即便基金经理不看好后市,也很难空仓或者反向做空实现收益。更何况,基金经理有时候还无法进行净卖出操作……

因为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中,“做空”是一个不好的词,是邪恶的,是不被鼓励的,所以市场上的策略都拥挤在主观多头上,连量化DMA、转融通等也被指责割韭菜,当然也许是有割韭菜嫌疑,但如果修补好规则,其实可以把市场搞得更活跃。

和做空类似,“投机”也是一个在国内语境下不好的词汇,好像只有长期持有才是价值投资,投机是耍小聪明,我们有个成语叫“投机取巧”,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还有个不好的词叫“投机分子”,也不是啥好词。

我觉得要做投资,必须要有基本的投资价值观,这里面就包括:无论是做空还是投机,都是实现收益的一种方式,它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我们学金融的会在课本上接触一个词,叫无套利定价,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的均衡价格。

换言之,任何金融衍生品都不应该是邪恶的,都应该遵从无套利定价原则,如果有人可以用DMA或者转融通等规则长期大规模套利,那应该去修补规则,改变定价扭曲。

好在我们还有债券。在国内,做绝对收益策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股债配置,这两个相关性不大的资产,可以比较高胜率组建一个长期向上的净值曲线,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绝对收益”。但“绝对收益”不等于绝对赚钱,只是一种投资理念。

我们知道,实现资产配置目标的步骤里面,有一步要选底层资产,比如我们想要实现年化4%左右的长期收益,可以选各种组合,股债商等等,你就选吧。

确实如大马哈老师所说,实际上要实现绝对收益策略,纯债或者低波固收+是收益回撤比相对较好的一种手段。比如都是长期年化4%,量化对冲基金的最大回撤给你干到-10%,而纯债基金同期可能是-2%。等于说你额外承受了很多波动,但却没有拿到对应的风险补偿。

目前的国内资管产品线中,各种多元配置策略产品基本上都是瘸腿的,因为对内没有衍生品期货对冲下行风险,对外QDII额度很稀缺,更糟心的是由于多年来的这种环境,很难诞生真正擅长全球全品种大类资产配置的人才。没有回撤保护,我们往往只能做虚假的绝对收益策略。好在现在很多二级债基都能投一定ETF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还有问题,当QDII都溢价了,你是买还是不买?期货ETF目前也比较少,可能不够用。供应量最充足的是黄金ETF。

基于上述的观点,我认为中性策略之外,绝对收益策略未来发展还是三个方向:

1、基于纯债的绝对收益,做好回撤控制和利率债的波段操作,费劲挖超额,这需要在债券单一资产中有非常厉害的认知;

2、基于股债的绝对收益,不论是CPPI策略还是其他什么,最终还是要靠主观选股+择时获取超额,当然这也是最主流的方式;

3、基于多元资产配置的绝对收益,把能用的工具用好,在股债策略的基础上做升级版,也依赖于规则后续能放多少。

为什么绝对收益策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老百姓的刚兑思维还是很严重(见《刚兑的幽灵仍漂浮在财富管理行业的上空》),就像我曾经见过一个客户对理财经理说的:我到你这里来买理财产品是为了赚钱的,你不要告诉我,我只亏了10%,比别人亏得少,我不能接受。

还是不能给老百姓亏钱啊,这是财富管理机构上下游产业链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觉得未来我可能会选择把资金更多放在纯债和固收+(以及相关的基金投顾)中,把权益仓位的比例牢牢控制在50%以下。看好公募基金在绝对收益策略方向的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一点闲扯,不一定对。

0 阅读:0

北漂民工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