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热播剧《欢乐家长群》中一年级三班的小女生刘果宝,都上了小学了还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情节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早上该起床了,妈妈叫了三五次还在床上躺着;
吃饭的时候,比小猫喝水还慢,甚至吃着吃着都快睡着了;
一起上学的小朋友都来敲门了,刘果宝还没吃早饭,头发没梳,校服也没换;
好不容易都穿戴整齐了,又因为穿的不是最喜欢的袜子,直接脱掉。
……
这样的娃,你家是不是也有同款!明明很多事情孩子都会做,自己也知道磨蹭不好,可为什么还是拖拖拉拉,需要家长反复催呢?
一、孩子为什么做事都喜欢磨蹭,拖拖拉拉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孩子本身就做事比较慢之外,还有这些:
01.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从幼儿时期逐渐发展和培养的。
大人觉得理所当然的能力,例如分清昨天、今天和明天,或者理解5分钟是多长,其实都是需要幼儿在不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能力。
对于低龄幼儿,无论吃饭穿衣睡觉还是出去玩,都是个性化的,都是以孩子的舒适为主,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到3-4岁,时间点是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式来判断的,比如睡觉前要听睡前故事;到5-6岁,孩子才可以理解某些事情每天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发生,比如,午睡起来后会吃水果,吃完晚饭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所以,你总是对孩子说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课了,只能看十分钟电视什么的,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十分钟是多长时间。
02.情绪上不愿意配合
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是“四二一”结构,大人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做事慢,怕孩子累着,事无巨细都安排的妥妥贴贴,孩子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
有个网友家三代同堂,女儿无论是吃饭、穿衣,只要有一点点不情愿,爷爷奶奶马上伸出援助之手,导致孩子到了小学不知道带书包、写作业,迟到更是家常便饭。
《欢乐家长群》里就有这样一个情节,中三班周末要集体出去露营并且不允许家长陪同,初一的妈妈临时带孩子拉练,让小女孩单独到楼道里扔垃圾,孩子却说“妈妈我怕,这么简单你为什么不自己去?”
长辈们的大包大揽让孩子觉得这都是大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旦丧失主人翁意识,做起来就心不甘情不愿的,表现出的就是慢腾腾,拖拖拉拉的。
03.年纪尚小能力不足
有时家长因为不清楚孩子的实际能力,会布置孩子现阶段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时候孩子因为能力不足,无从下手,就会表现出动作慢吞吞的。
曾看到一个案例,一个中班小朋友在妈妈监督下做十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嘴巴里算得很清楚,写出来的“8”却是躺着的,“6”不会写干脆画个苹果。
妈妈在一旁看的着急,刚开始还语气温柔,之后就开始催,再后来变成了吼叫和咆哮,最后演变成孩子哭哭啼啼,妈妈崩溃大吼。
这其实就是因为家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布置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引起的矛盾。
二、孩子做事全靠催,怎么破首先,要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从孩子可以听懂话开始,家长在带孩子做事时就可以刻意强调时间点;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借助沙漏或计时器帮孩子理解时间长度,如完成穿衣服需要沙漏漏一次,而吃一顿饭可能需要沙漏漏三次才能完成。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养小动物和种植物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特定事件如星期一穿校服、每个月月底把幼儿园的被褥带回家清洗,也可以让孩子将时间和事件联系起来。
其次,让孩子自主掌控全局。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家长的作用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大包大揽全权负责。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建立学习和生活清单,例如每天回家后先洗手,吃饭,协助妈妈收拾碗筷,自己完成睡前洗漱,听睡前故事,完成一项就在后面打“✓”。
在孩子进入小学后,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告诉孩子,放学回来要先复习,再做作业,之后预习,全部完成才可以吃饭和玩耍。当然,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先做哪一科的作业。长此以往,小朋友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形成。
再次,下达明确任务并适时奖励。
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看到。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父母视线要与孩子持平,并确认孩子在听,每次布置一个任务,任务简洁明确,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项。
家长的及时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信心大增。比如,带领低龄幼儿收拾玩具,妈妈就可以随时关注孩子动向,在看到孩子把玩具放入积木箱时,可以立刻赞赏孩子的表现:宝宝把2个小汽车放进玩具箱了,真得是太棒了。
如果孩子做事没有目标且不能连续,家长可借用作息表或手帐指引孩子行动。并在孩子完成固定时间节点的任务后进行口头表扬,并根据任务的难度进行奖励。
最后,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做。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的言谈举止甚至是神采气质,都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影响。如果父母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今日事,今日毕,孩子受影响也会逐渐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圣经》说世界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孩子自觉完成自我管理和学习任务,是孩子认知能力,大小运动配合,社交能力能力的综合体现。父母抱有合理期待并保持耐心,才能帮孩子逐渐获得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
相信通过持续的沟通与磨合,孩子终将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孩子和家长都可以获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来源:儿科鲍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