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手吧释小龙,翻拍《中南海保镖》差评一片,上映2天票房仅125万

安南随心趣事 2024-10-21 05:04:35
引言

释小龙主演的网络电影《保镖》上映后,票房惨淡,仅两天收获125万,让人感叹经典翻拍的“难产”。号称翻拍《中南海保镖》,却成了“情怀走捷径”的失败案例。戏份少、剧情薄、角色无新意,这波操作把“炒冷饭”变成了“冷到底”。

正文

释小龙主演的《保镖》,你看了吗?没看也没关系,看过的人估计跟你一样,失望的表情藏都藏不住。上映两天,票房只有125万,说实话,在网大市场里,这数字有点惨。再看看主打的“释小龙”,结果他在片子里戏份少得可怜,主角变“路人”,引发不少粉丝愤怒,直呼上当。

都说翻拍经典是“踩雷区”,这次《保镖》算是扎扎实实踩了个大雷。原版《中南海保镖》里,李连杰饰演的保镖形象深入人心,冷酷专业,护卫爱护,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妥妥的硬汉代名词。而这次翻拍,搞了个“女保镖”,大概想蹭一下性别对调的噱头,可惜最终的呈现效果完全不行。简单的剧情和单薄的角色,根本没把观众带进去。

“释小龙主打,但他主了吗?”

看到宣传海报时,大家估计都觉得,释小龙这是要“打”回自己的老本行了,毕竟当年的《少林小子》可是响当当的代表作。但结果呢?影片中释小龙的角色不过是个安排任务的中间人,说完台词就消失了,观众满怀期待看到他能有精彩打斗场面,结果戏份还没女主多,真是一波巨大的反差。

可以说,释小龙这次的出现完全变成了一个“挂名”,影片用他的名气拉人,结果内容上却没做到应有的水平,观众当然会觉得被“套路”了。这种营销方式看似聪明,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怪票房低迷,口碑也翻车了。

翻拍经典?到底经典在哪?

如果《保镖》这部片子不是打着“翻拍经典”的旗号,可能还不会引起这么多吐槽。毕竟翻拍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操作,既要继承原作的经典元素,又要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表达。可惜的是,这次《保镖》完全没做到。一边说要“致敬”,一边却只有“表面功夫”,剧情线的松散和打斗场景的无聊,让整个故事就像一盘加了水的老卤肉,毫无嚼劲。

最尴尬的是,这次性别对调的设定完全没有带来新鲜感。女保镖保护男雇主,听起来很“有戏”,但细看下来,女主只是个没啥性格的打斗机器,连个普通人情感的挣扎都没有,怎么让观众共情?反派也就更不用提了,整部戏里负责耍酷和卖性感,但角色扁平得像纸片人,走马灯式的出场让人完全无法产生任何共鸣。

释小龙的“网大”迷失

其实,这也不是释小龙第一次在网络大电影翻车了。之前的《醉后一拳》《打黑》等网大,套路如出一辙,全都是靠动作戏和噱头撑场,剧情没啥创新,人物更是千篇一律。就这样拍了一部又一部,“打”了一圈下来,观众也打出了疲劳。到这次《保镖》了,大家连吐槽的力气都没剩下了。

看得出来,释小龙这些年的网大策略就是靠情怀营销,走致敬经典的老路子,想着“炒冷饭”能让人回忆起那些年《少林小子》的风光,但“冷饭”吃多了,也会噎人啊!而且观众的审美早就升级,光靠几个打斗场面已经不够了,大家要的是既有动作爽感又有情感共鸣的作品,《保镖》却两样都没做到。

翻拍,还是重新来过?

我们不反对翻拍,但翻拍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没有新的视角和创意,只是变了个性别,那也只是徒有其表。翻拍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要做出一部成功的翻拍作品,绝对不能怕费工夫,更不能单靠噱头。这次《保镖》的票房扑街,也提醒了那些想靠翻拍“讨巧”的电影人:经典不是随便拿来用的“万能药”,得有真功夫。

网大市场的压力本来就大,要想脱颖而出,不能老是走简单套路化的老路子。看看好莱坞的翻拍,成功的那些无一例外都是找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共情点,从而重新打动了观众的心。相反,如果只是换个演员或换个性别,老观众不买账,新观众更看不懂。市场对“冷饭热炒”的套路已经失去了耐心。

结语

《保镖》的失败,不单单是释小龙的困境,更是网络大电影的一种“常态化问题”。过于依赖噱头,忽视剧情深度,市场自然会用票房来“教育”你。释小龙和其他还在网大领域打拼的武打演员们,是时候想一想如何跳出“旧瓶装新酒”的圈子了。要让经典活过来,而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观众需要的不只是情怀,更是实实在在的好故事和好角色。

0 阅读:52

安南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