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难度进阶大致可分为数与式,动点与最值、全等与相似三角形,圆、二次函数、代几综合、函几综合等,各板块既各有特点又有衔接,呈现明显的阶梯式上升,不同水平的学生往往会倒在不同关卡,在这些难点之间,穿插的其他不太难的知识点,比如二元一次方程,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避免难度的线性上升带来的学习压力,保持在张弛有度逐步提升难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数与式是初一学习的基础,可以视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计算,到函数思维建立的衔接阶段,包括有理数计算、根据规律列出代数式,多项式的合并及计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等,这个时期学习,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成绩分层,但思维方式的分层已经开始,有些学生仍然按照小学阶段只顾计算,而不进行数学语言的感悟与思考,而另一些学生则在这些新概念学习中,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一阶段在考试上的难点体现,动点与最值,动点从初一上学期有理数开始出现,多数利用数轴作为压轴题出现,相比初二的几何与函数,动点计算才是真正的逻辑思维的开端,也是数形结合思维的开始,可以认为是简单的一维函数思维,最值计算伴随不等式出现,这部分题目虽然最终考试难度不大,但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多思维拓展线,相比于等式,不等式所需的最值思维,同样是函数以及函几综合的思维积累。
大多数学生能够直观体现的难度,从全等三角形开始,尤其是做辅助线,不仅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也需要进行不断试错,每做一条辅助线又会产生新的边角关系,往往又需要建立新的辅助线,整个几何证明,需要自己建立完整的逻辑链,并尝试解开,这部分能力不足,后面的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和圆的学习难度也更大。
初中函数的难度总体不如几何,在于函数更偏重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而不像几何需要很强的空间构造能力,但从知识重要性衔接看,函数反而更为重要。
初中阶段函数难度往往并不在于单纯的知识板块,而是在函数学习后的综合题,往往以函几综合的形式出现,正是由前面的各难点融合而成,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更要具备将各知识点进行衔接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