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没有1个厕所,上万人该如何方便?看完才知道古人真聪明!

小遇说历史 2024-01-22 23:31:02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集中体现。

故宫的建造过程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见证了明朝的国力和工匠的技艺。故宫的内部设计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如对称美、公私分明等。故宫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物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但是,你知道吗?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有8700多间房的宏伟建筑,竟然没有一个厕所!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古人不需要方便吗?或者说,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故宫没有厕所?

故宫没有厕所,这并不是因为工匠们的疏忽或者技术不足,而是出于一种特殊的考虑。

皇宫是皇帝的居所,也是国家的象征,是神圣而尊贵的。厕所是藏污纳垢之地,是不洁而低贱的。

如果在皇宫里设置厕所,就会破坏皇宫的气势和美感,也会影响皇帝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因此,皇帝和工匠们都认为,厕所是不适合出现在皇宫之中的。

那么,故宫里的人,包括皇帝、皇后、贵妃、太监、宫女等,都是如何解决如厕问题的呢?他们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工具或者方式呢?答案是,他们用的是一种叫做恭桶的东西。

什么是恭桶?

恭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出恭的桶。

出恭,是古人对上厕所的一种委婉说法。

恭桶的形状和大小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木制或者陶制的,有盖子和提手,里面放有各种香草和香料,以掩盖臭味。

恭桶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材质、清洗、携带等,都要根据不同的人和场合而定。

恭桶的存在,既解决了人们的生理需要,又达到了维持皇宫威仪和庄严感的目的,而且恭桶的设计也能体现一些人的独特地位。

皇帝和皇族的恭桶

对于皇帝和皇族来说,他们的恭桶是最高级别的,也是最精致的。

他们的恭桶一般是用上等的木材或者陶瓷制成的,有的还镶嵌着金银或者珍珠等贵重物品,表面还刻有吉祥的图案或者文字,以示尊贵。

恭桶里面放的香草和香料也是最好的,有的还加入了麝香、麸皮等珍稀的东西,以增加香气。他们使用恭桶时,都有专门的太监或者宫女来伺候,一旦有皇族说要上厕所,那么伺候的太监或者宫女就会立刻端着恭桶来,专门举着,以方便他们出恭。

这样一来,皇帝或者贵妃是闻不到臭味的,但是就苦了这些太监与宫女了。

恭桶使用完毕后,也要及时清洗干净,然后放回指定的地方,以备下次使用。

太监和宫女的恭桶

对于太监和宫女来说,他们的恭桶就比较简陋了,一般是用普通的木材或者陶瓷制成的,没有什么装饰,也没有什么香料,只是用一些干草或者木屑来填充,以吸收水分。他们使用恭桶时,也没有人来伺候,只能自己拿着,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或者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方便。

恭桶使用完毕后,也要自己清洗干净,然后放回原处,以免被发现。他们使用恭桶的次数也有限制,一般是一天一次,如果超过了,就会被视为浪费,甚至会受到惩罚。

大臣进故宫,他们怎么如厕呢?

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种是在故宫内部的一些特定的地方,如乾清门内的东夹墙和西夹墙,或者慈宁宫的“西茅”,这些地方都是专门为大臣等客人和外人设置的厕所,但数量有限,质量不佳,使用不便,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以防止他们携带不合适的物品或者做出不雅的行为。

另一种是在故宫外部的一些公共厕所,这些厕所也是为大臣等客人和外人提供的,但也是简陋而不卫生的,而且要排队等候,使用不舒适,而且要离开故宫,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信息。

还有一种是借用太监或者宫女的恭桶。

客人和外人的恭桶

对于客人和外人来说,他们的恭桶就更加困难了,因为故宫里是不允许他们随便使用恭桶的,除非是特殊情况,或者是得到了皇帝的特许。

一般来说,客人和外人进入故宫时,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以防止他们携带恭桶或者其他不合适的物品。

如果他们在故宫里有急事,就只能忍着,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或者求助于太监或者宫女,看看能不能借用他们的恭桶。

如果在故宫里乱用恭桶,或者被发现有不雅的行为,就会被视为对皇宫的不敬,甚至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故宫的如厕之谜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故宫没有厕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故宫里的人,用恭桶来解决如厕问题,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生活哲学。

他们用恭桶来保持皇宫的威仪和庄严感,也用恭桶来区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也用恭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也用恭桶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恭桶,是故宫的秘密,也是故宫的魅力。但是,故宫的如厕之谜,也有着另一面。

故宫的如厕方式,与现代的冲水马桶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恭桶,虽然有着一定的优点,但也有着很多的缺点。恭桶的使用,不仅麻烦而费时,而且不卫生。恭桶的清洗,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恭桶的制作,不仅消耗了木材,而且破坏了生态。恭桶,是故宫的负担,也是故宫的隐患。

故宫的如厕改革

故宫的如厕之谜,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期,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故宫才开始了一场如厕的改革。

1914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从一个封闭的皇宫,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社会,故宫博物院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造和修缮,其中就包括了如厕设施的改善。

故宫博物院在故宫的一些角落,建立了一些简易的厕所,供工作人员和参观者使用。

这些厕所,虽然还是比较简陋,但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故宫的如厕之谜,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答案。

但是,故宫的如厕改革,还远远没有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故宫的厕所越来越少,故宫的如厕问题越来越严重。

故宫的厕所,不仅数量不够,而且质量不好,不仅不卫生,而且不方便,不仅不美观,而且不和谐,不仅影响了故宫的形象,而且损害了故宫的文化。

故宫的厕所,成了故宫的痛点,也成了故宫的笑柄。故宫的如厕之谜,又重新成了一个难题。

故宫的如厕革命

故宫的如厕之谜,终于在2015年得到了一个彻底的解决。

这一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了一位新的院长,他就是王旭东。

王旭东,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博物馆专家,他上任后,就立即开始了一场故宫的如厕革命。

具体措施就是在故宫的各个区域,增加和改造厕所,采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厕所的卫生和功能,采用传统的风格和元素,增强厕所的美观和和谐,采用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提升厕所的便利和舒适。

在短短的几年内,故宫的厕所数量从原来的不足30个,增加到了近200个,故宫的厕所质量从原来的不合格,提升到了一流,故宫的厕所美誉度从原来的不堪,提高到了赞誉,故宫的厕所,成了故宫的亮点,也成了故宫的典范。故宫的如厕之谜,从此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故宫的如厕启示

故宫的如厕之谜,是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话题,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思考了故宫的现状和未来。

故宫的如厕之谜,告诉我们,故宫是一个生动而变化的博物馆,它不仅要保护和展示过去的遗产,也要适应和满足现在的需求,也要创新和引领未来的发展。

3 阅读:3944
评论列表

小遇说历史

简介:讲历史故事,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