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仍然无业在家,整天吃喝玩乐。
说起来也奇怪,我和他是邻居,我们从小就认识,小学的时候还当过同学。他家里的条件也还算不错,父母对他也很上心,怎么长大后就变成这样了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变成如今这样,和他家里存在太多不好的习惯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导致他长大后就这样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其实很多长大后不太有出息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或经历,尤其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当中,通常存在以下6个“穷习惯”。
习惯1:父母经常说“有钱不是最重要的”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钱最重要吗?最重要的是拥有快乐、自由的生活。只要开开心心地生活才是最好的。”其实,他们的本意是好的,想让孩子远离物欲,但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渐渐认为挣钱不重要,活在当下更重要。所以工作只要能糊口就行,没有任何上进心。其实,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告诉他们:钱确实不是人生的全部,但钱能为你带来更多选择和自由。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能帮助更多人,这是一种责任。
习惯2:父母不允许孩子做兼职很多孩子上学的时候跟父母提过想兼职,被他们反对。理由是怕影响学习,也怕孩子受骗受伤。其实,适当的兼职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以培养孩子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我认识的另一个孩子阿强,父母从高中就支持他打工。他先是帮同学传打印件,后来在餐馆打短工。虽然很累,但他学会了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在大学毕业已经在一家外企工作。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保护孩子的同时,也要适当让孩子接触社会、体验工作,这对他们未来独立很重要。
习惯3:父母不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情况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羞于谈钱。这会让孩子对于钱和自身家庭条件的认知出现偏差。比如有的孩子不小心看到了父母的银行流水,才知道原来他们经济条件一般。但平时家里又没少让他花钱玩乐,他一直以为家庭条件很好。其实,适当让孩子知道家庭实际经济情况,有助于培养他们节俭惜物的习惯。我的一位朋友小玉,她就会定期跟儿女说这月家里收入多少,开支多少,还有多少存款。孩子们理解了家庭经济后,都很自觉地控制消费,还会想办法赚外快。现在都已步入社会,工作也很拼命,因为他们深知钱不容易赚。所以,父母要适时让孩子知道钱的来之不易,培养他节俭、勤劳的习惯。
习惯4:父母经常说“知识最重要”很多父母经常强调“知识最重要”,可具体知识点和技能却没有传授给小明。其实,知识确实很重要,但单纯灌输这句话是不够的。作为父母,要身体力行,传授真正对孩子未来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我有个朋友小李,他爸爸是个普通技工,但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教儿子各种实用技术,比如维修电器、做木工等。小李长大后自己创业开了家装修公司,经常感谢父亲的传授。作为父母,不要空谈知识的重要,而是要努力传授真知灼见。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而不仅仅是说教。
习惯5:父母不鼓励孩子交往优秀朋友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担心孩子认识不好的人,染上不好的习惯。担心孩子受到坏的影响,这我可以理解,但管的太严就会导致孩子的社交圈封闭,交不到什么朋友。其实,孩子通过跟优秀朋友的交往,自己也会进步很多。因为会在交流中学习对方的长处。我认识两个孩子小黑和小白,两家父母从小就鼓励他们交往优秀同伴。现在小黑考上了北大,小白成功创业。而他们的优秀朋友圈,起了很大的正面作用。作为父母,不要限制孩子交朋友。多鼓励他们结交志同道合、有上进心的朋友,这样有助于孩子成长。
习惯6:父母不让孩子承担家务另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很多父母几乎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全部包办代替。我觉得这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相比之下,我从小就要参与家务,虽然开始觉得烦,但渐渐也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我未来独立很有帮助。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适当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学习家庭分工合作、互相关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但作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然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我们可以经常跟孩子谈自己打工的历程,让他理解钱的不易;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让他主动学习生活技能;给孩子关于学习方法、职业规划等实质性建议而不只是空谈等。形成习惯需要时间,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相信孩子一定会受益终生。点亮“在看”,让我们共同努力,一点点改变,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