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收藏:揭秘古老扇骨的艺术奥秘与价值

宗谱链 2024-04-18 13:47:57

在各种收藏门类中,有人特别钟情于收集折扇的扇骨。这一类收藏可归入杂项之列,也有人将其归类为竹刻艺术的一部分。

说起竹刻,在中国源远流长。大约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方地区。由于南方盛产竹子,竹制品及竹刻工艺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海嘉定和江苏金陵是两个主要的竹刻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刻艺术逐渐演变出了阳刻、阴刻、留青、砂地、透雕、镂空、贴簧等多种技法。这些技法在扇骨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刻在扇骨上的内容包括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到了清末民国初年,北京出现了一批精通书画的扇骨刻工,如金东溪等人。他们运用刀法代替笔墨,在扇骨上刻出细腻传神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南方各派有着明显的区别。近年来,发现了不少清代以来的竹刻扇骨,其中精品不乏其人,然而有些作品未见落款,作者身世至今无从考证。总而言之,竹刻扇骨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扇骨的材质除了竹子外,还包括紫檀、红木、鸡翅木、檀香、牛角等。有些扇骨镶嵌有螺钿,还有的镶嵌玛瑙、玉石、绿松石等,工艺考究。

扇骨的款式根据下端的聚合处的形状来区分。有圆头(俗称和尚头),包括葫芦圆头、荸荠圆头、梅花圆头等变化。在圆头的扇钉处,常镶嵌有象牙、玳瑁、玉石等圆形装饰,非常精致。此外,还有方头、尖根方端、如意翻轮等款式。

竹子扇骨所用的竹子种类繁多。明、清时期常用方竹、毛竹、棕竹、湘妃竹等。有一种芝麻竹,天然具有花纹,大多不雕刻,称为素竹骨。有一把来自笔者家的清代中期芝麻竹骨,由于岁月摩挲,呈现出深褐色,形成了包浆,显得古雅。

除了上述材质外,还有一种波罗漆扇骨,即在竹骨外涂上油漆。这是一种特殊的彩漆技艺,起源于明代末期。波罗漆扇骨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等,有些还在漆底上用金粉描绘山水等图案。波罗漆扇骨最大的特点是经过百年不褪色,保持良好的光泽。家中收藏的一把黑色和一把红色的波罗漆扇骨,轻轻擦拭后依然光亮如新。

折扇的纸质面子随着时间容易受损,但扇骨却能较好地保存下来。这为扇骨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收藏机会。然而,明代的扇骨几乎已经绝迹,清代的作品在拍卖会上也相对稀少。偶尔能在市集上找到民国时期雕工精细、图案生动的刻竹及其他古旧扇骨,也算是寻宝一般的珍贵发现。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