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样的句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但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做到“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就是君子。
伍子胥之所以扬名天下,就是因为他有头脑懂谋略。
他为了替父亲及兄长复仇,只身逃往吴国。
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国力强盛后攻破楚国。
世界名著《基督山恩仇记》中那个华丽逆袭的基督山伯爵之所以受到追捧,不仅仅因为他成功报仇,更是因为他的报恩扬善。
他报仇的故事中,既有基督山伯爵的仇恨和谋划,也有忍辱负重和快意恩仇。
然而其中最温暖广大读者的,却是希望和爱。
这部作品不仅让世人学习了他的“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的难能可贵,还让世人更加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果说伍子胥和基督山伯爵是君子,那么又如何去解释他们每一天为复仇的忍耐和所做的深谋远虑?
在仇恨面前,只有实力的高低,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
记得高中语文课本里,有这样的话:布衣之怒,以头抢地耳。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成河。
在“仇恨”面前,没有君子、小人以及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实力的高低,和感情的深浅之分别。
“有仇必报”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才经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常听到这样的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情理解的话,即使正处于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人感到温暖;然而
冷漠、嘲笑、讽刺甚至打击,即使在很热的夏天,也会让人感到阵阵寒冷。
往往越是自己在意的人,越容易伤到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将最大的耐心和最温暖的话语留给最爱我们的人。
陌生人骂骂咧咧,你不一定往心里去。
熟人对你爱答不理,你也会轻松远离。
只有父母至亲的话,才是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二十年前她的母亲就因病去世。
她把年近六十的父亲接到自己家照顾。
但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每天又作又闹。
直到有一天,她父亲很严肃地对她说:如果你不给我找老伴,我就天天作你!
我的好朋友父亲的所作所为终于让她崩溃大哭。
她心疼母亲对家无私付出的不值,又痛恨父亲对母亲的无情无义。
母亲尸骨未寒,父亲却早已急不可耐。
好朋友一面怨恨一面为父亲张罗老伴。
内心对父亲的怨恨和不忍心交织在一起,煎熬中为父亲迎娶了新妻。
每隔一些天,她都不得不例行公事般地去父亲家看望。
看着红光满面,在她面前与后妻打情骂俏的父亲,她的心在滴血,而这血,也一定变成了无声的诅咒。
小明(化名)是家中的长女。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妹妹和弟弟。
温顺的小明不受父母待见,小明的孩子自然也不受父母待见。
有一次,小明的妈妈将姑娘儿(北方的一种水果)藏在了冰箱里,是想留给小明妹妹家的孩子(妹妹家的孩子还没有到)。而小明的儿子正在客厅看电视。
小明在厨房大汗淋漓地炒菜,期间打开冰箱想拿耗油,一眼就看到了用保鲜袋装好的又大又圆的姑娘儿。
小明顿时难过至极。
从此,小明就记住了冰箱里的姑娘儿。因为小明的孩子最爱吃。
妈妈家冰箱里的用保鲜袋精心保存的又大又圆又亮的浅黄色的姑娘儿,成了小明心里的魔咒。
无法释怀,又无可奈何。越是想忘记,越是又重新记起。
算了吧,自己的孩子,自己爱。但,所谓的“算了”,只是埋得更深。
一晃过了很多年,小明带母亲去买新衣服。
路过一个卖熟玉米的摊位。
小明知道母亲爱吃玉米,但碰巧,玉米的颜色和当年母亲藏在冰箱里的熟透了的姑娘儿的颜色惊奇的一致。
小明的母亲自然也看到了香喷喷的玉米,并且很想买。
小明的母亲有钱,小明也不在乎买玉米的钱,她只是无法抚平当年母亲在自己心上留下的刀痕。小明还是咬牙坚持,硬着头皮从玉米摊位旁缓慢地走过。
虽然知道妈妈一定很不开心,自己却有莫名其妙的快感。
小明惊讶于自己的恶毒,又痛恨自己的“有仇必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永远不要忽略别人的“伤心”,永远不要低估自己语言的杀伤力。
俗话说,好人长在嘴上,好马长在腿上。
口无遮拦,有可能覆水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