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指挥陆海空三军,将千人变成八万大军,为何仅授少将

知道历史 2024-03-15 10:54:13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共和国的军事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位指挥过陆、海、空三军的军事奇才,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更是将一支最初仅有几千人的队伍在一年的时间里发展成规模达到8万人的大军。

这位军事奇才的名字,叫做曾克林。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军事全才在1955年9月的解放军首授中仅被授予少将军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与更高级别的军衔失之交臂?他为共和国的革命事业,究竟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抗战结束,统领8万大军

曾克林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带兵奇才,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将仅有几千人的部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壮大成了8万人的队伍,他究竟是怎样创造下军事奇迹的?

1913年,曾克林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与这里许多日后投身革命的将领一样,童年时期备受剥削和压迫的人生经历,让曾克林对中国亿万受苦受难的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1929年,当红军来到曾克林的故乡,他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1930年,17岁的曾克林到了符合征兵要求的年龄,他正式成为了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在数次反围剿作战中,他处处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冲在队伍的最前列。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让他在1931年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长征前夕,他已经晋升为红二十八军的第三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受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影响,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在长征期间,曾克林率领麾下部队,突破国民党的五道封锁线,横渡湘江,跨越大渡河,在一场场事关红军危急存亡的战役中幸存了下来,成为一名历经千锤百炼、经验丰富的战士。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曾克林在先后爆发的西征、东征战役中,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这让他逐渐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器重。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战期间,他被先是调往平西挺进司令部,担任作战科科长一职;后被调往冀东军分区,担任该军分区的第十二团参谋长。在残酷的潘家峪战斗中,他率领部队突袭日寇后方,为这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上述的种种战绩还并不是曾克林在战场上书写的唯一传奇。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新四军将领黄克诚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经略东北”的战略方针,中央军委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不久,曾克林就主动请缨作战,率先带领部队来到了东北辽宁,开始进行征兵动员。

为了尽早抵达中国东北地区,曾克林选择轻装上阵,星夜兼程赶到中国东北的他,仅仅带了几千人的部队。

在抵达辽宁之后,曾克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下令原地遣散部队,让部队里的兵员们到周边的乡村或者自己的家乡前去进行动员,能带十个人报名参军的,可以当班长,带五十人参军的,可以当排长。带百人参军的,可以当连长。

在曾克林的鼓励和动员下,他最初率领仅有几千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为了多达8万人的部队,在战后初期的革命队伍规模数量首屈一指,创造了当时的征兵奇迹,这也彰显了曾克林在革命队伍中突出的带兵打仗才能。

曾克林立下战功,为何仅授少将军衔

东北野战军将领曾克林,在抗战结束后将几千人的部队扩编为8万人的部队,他创下了共和国征兵的历史神话,在1955年9月首次授衔中,他却仅被授予少将军衔。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与更高级别的军衔失之交臂?

纵观曾克林的戎马征战的一生,他自己能够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迅速征集8万人的军队,但在后来的仕途中“高开低走”,也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曾克林之所以能够在抵达辽宁之后,迅速将手中的部队发展壮大,和当时苏联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传递的情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945年8月,苏联发动“八月风暴”,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了日本的精锐关东军。在一个月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东北成为了苏联的临时占领区。

考虑到中苏两党之间的革命情谊,苏联方面决定将东北地区的接管情报迅速传递给我党的八路军部队,而曾克林就是率先接到苏联方面情报的人。

在收到情报之后,曾克林意识到:日本、苏联先后撤出中国东北后,将会在东北地区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倘若八路军能够迅速接管东北地区的军械装备和人力资源,那么必然将有助于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

于是,曾克林就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报迅速汇报给延安,延安当机立断,让曾克林前往辽宁,进行东北地区的接管和征兵工作。

因此,曾克林来到中国东北之后,能够将自己手上几千人的队伍在一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有8万人的部队,既有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有他遇到的历史机遇。

不过在征召了多达8万人的部队之后,曾克林也面对过不小的挑战——因为这支8万人的征兆部队并没有及时配备政委,所以这8万人的部队在后来有一批人半途退出,甚至当了逃兵,这让曾克林感到头痛不已,也让他数次受到了军委的批评。

在那时,曾克林或许才感受到:征兵容易,管理军队难的道理。

让曾克林与更高级别军衔失之交臂的深层原因是,他在战略眼光上要相比其他优秀的革命将领略逊一筹。在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期间,曾克林的一个重要搭档就是被称之为“旋风将军”的韩先楚。

在进行四保临江战役期间,曾克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担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曾克林的工作职务远在韩先楚之上。面对国民党暂编第20师等几支部队的猖狂进攻,曾克林、韩先楚各自给出了不同的作战计划。

其中,曾克林认为,想要实现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就应该先挑一个“软柿子”捏,在将暂编第20师打退之后,可以威慑国民党的其他部队,之后再慢慢应对,这是当时最稳妥的一种战术。

但韩先楚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打一个“软柿子”暂编第20师对整体东北战局不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敌人的大部队很有可能还是会再我军包围暂编第20师时围上来,到时候让我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因此,韩先楚认为,应该先去打掉敌人最精锐的美械师第第89师,这样一来自知不是解放军对手的其他国军部队为了自保,就会慢慢退去。

曾克林、韩先楚两人各执一词,双方争执不下,就只好将两份不同的报告送到总部那里,恳求总部定夺。最终,林彪采纳了韩先楚的作战方案。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作战雷厉风行的韩先楚一战成名,因此被称之为“旋风将军”。

在此战结束后,有许多人为曾克林的人生经历感到可惜,总对他说道:“倘若当初总部采纳了曾克林的建议,那么韩先楚怎么也不太可能后来居上的,开国上将的军衔非曾克林莫属。”

曾克林在听到这些话后,总会严肃地说道:“从今以后,就不要再说这些话了,党组织让我去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

其实,曾克林的战略视角也并非逊色于他人。在1946年东北战事爆发初期,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曾克林率先向党组织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使刚刚入驻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彻底站稳脚跟,为日后我党彻底扭转东北战局奠定了基础。

因此,曾克林身边战友的角度来看,或许曾克林距离开国上将的军衔,恐怕差的仅仅只是一个历史机遇。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曾克林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负责海陆军三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的曾克林投身共和国的军事建设。在此期间,他横跨陆、海、空三军的各个领域,为共和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被驱逐到台湾岛上。但蒋介石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反扑大陆的计划,其中派遣空军对大陆解放区进行轰炸,是蒋介石对解放军进行报复的方法之一。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狂轰滥炸,中央军委予以高度重视。毛主席指出,必须要加快解放军现代化的空军建设,其中带兵有方的曾克林于1950年被调入第一航空学习,学习驾驶轰炸机。在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曾克林竟然就学会了飞机驾驶。从空军院校毕业之后的曾克林,立即成为了空军教练,为共和国培养了一批早期优秀的空军人才。

在不到两年之后,刚经历过空军训练的曾克林就加入到了海军航空兵的革命队伍中,专门负责海空两栖作战。在一江山岛战役中,曾克林指挥的海军航空兵协助陆军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年,戎马一生的曾克林病逝,享年94岁。

0 阅读:306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