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最好的十首:
1. 《鹿柴》- 王维2. 《鸟鸣涧》- 王维3.《登鹳雀楼》- 王之涣4. 《春晓》- 孟浩然5. 《宿建德江》- 孟浩然6.《静夜思》- 李白7. 《独坐敬亭山》- 李白8. 《江雪》- 柳宗元9.《绝句》(其一)- 杜甫10. 《八阵图》- 杜甫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由五言四句组成。
五言绝句源于汉代乐府小诗,定型成熟于唐代,是绝句体裁中最早出现和定型的文体。简短的文字里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简单的概括就是“以小见大”。
这个特点也让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也更大。从盛唐开始,五言绝句开始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规定,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地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自唐代以来,五绝的名篇佳句甚多,写景、咏史、怀古、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成为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本文便列举十首最为著名的五言绝句,诗人从独特的视角窥世间万物,绽放出一朵朵旖旎的鲜花。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 《鹿柴》- 王维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写作背景:
诗佛王维的五言诗尤为著名,这也与他的经历有关。年轻时王维便名动京城,彼时他也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然而一场“安史之乱”打乱了他的心性,劫后余生的他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隐居在蓝田辋川,写下了许多田园诗篇,加之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风格,其笔下的诗篇读来更是让人如沐春风哥,
这首短诗反映的正是他隐居时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空山的幽静为背景,通过人语、返照等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用“不见人”与“人语响”形成对比,突出了山的空旷与寂静;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2. 《鸟鸣涧》- 王维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作背景:
在五言绝句中,王维的这首诗也是不得不被提到的,它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是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此时正值盛唐时期,王维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为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写了五首诗,即为《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可它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而是诗与画的结合,成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签。
赏析:
诗的首句“人闲桂花落”,一个“闲”字点出诗人内心的闲适,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体现出环境的静谧。“夜静春山空”进一步渲染了春夜山谷的寂静空旷。
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光亮惊动了山鸟,鸟儿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以动衬静,把那种幽静的氛围烘托到极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恬静的心境。
整首诗营造出空灵寂静的意境,给人美的享受。
3.《登鹳雀楼》- 王之涣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王之涣留给后世的仅有六首诗,这首《登鹳雀楼》却能被称为五言之冠,可见这首诗的地位之高。
鹳雀楼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常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诗人登上此楼,极目远眺,被壮丽的景色所感染而作此诗。这首诗也因此名扬千古,而鹳鹊楼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的打卡胜地。
赏析:
前两句写夕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奔腾向大海。画面宏大壮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后两句则由景入理,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得登上更高的楼层,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种景理交融的写法也使其成为千古名篇。
4. 《春晓》- 孟浩然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作背景:
田园诗人孟浩然一生布衣,写下许多闲适的山水诗。
这首《春晓》短小却不失韵律美,是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时的作品。行云流水一般的风格,恰如一生潇洒自如的孟浩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赏析:
此诗以春晨为背景,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去花落的淡淡哀愁,富有情感色彩。
诗人也抓住早晨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5. 《宿建德江》- 孟浩然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作背景:
提到五绝,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就不能不提。这是一首描绘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此时的孟浩然正在漫游吴越一带。仕途的失意,离乡的思归,在夜晚泊船建德江畔时,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勾起。
对着江水与明月,他写下了这首短诗。
赏析:
日暮时分,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此刻新的愁绪又涌上了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要低沉,清澈的江水里,明月也显得格外的亲近。
此诗以建德江为背景,通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与愁绪,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6.《静夜思》- 李白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景:
诗仙李白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有洒脱与乐观,更有丰富的情感。
李白的洒脱,体现在他二十余岁的时候就辞亲远游;李白的多情,体现在他远离故乡时,依然眷恋着遥远的故乡。
月圆之夜,他独自一人宿在酒馆,看到月光洒满房间,触发了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名扬千古的佳作。
赏析: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地上好像泛起一层银霜。抬头看天窗外一轮明月,低头则思念我远方的家乡。
此诗以月光为背景,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夜晚氛围;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7. 《独坐敬亭山》- 李白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背景:
这是诗仙李白另外一首著名的五绝。
此时的李白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大半生,纸醉金迷的扬州一梦,一掷千金的豪情,千金散尽的富贵,以及“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荣华,他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在游历江南时,他登上敬亭山,面对空旷的山景,写下了这首顿悟的短诗。
赏析:
群鸟高高的飞翔而去,无影无踪,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自在悠闲。
彼此之间能够两不相厌的,似乎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
此诗以敬亭山为背景,通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氛围;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8. 《江雪》- 柳宗元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写作背景: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经典代表作。
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在永州,他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只能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他的心情极度郁闷,好在柳宗元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他寄情山水,借山川河流来抒写自己的苦闷,于是这首被称为“千万孤独”的《江雪》便诞生了。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画面,所有的山上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后两句塑造了一个在孤舟上独自垂钓的渔翁形象。在如此寒冷、寂静的环境中,渔翁的形象显得格外孤傲。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冷峻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孤傲的心境,展现诗人高洁的品质。
9.《绝句》(其一)- 杜甫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作背景:
这是诗圣杜甫笔下极为悠闲的诗篇,写于成都草堂之时,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杜甫也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为此他也写下了许多反映时局的“诗史”。叛乱平定后,杜甫得以在成都草堂暂居,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经过奔波流离之后的杜甫,对着初春时节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色,心情大好,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
秀丽的江山沐浴着和煦的春光,渐暖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此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春日的和谐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与美好。
10. 《八阵图》- 杜甫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写作背景:
《八阵图》其实是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用作排兵布阵,御敌时可挡十万精兵,展现了是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
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夔州,在游览武侯祠时,对诸葛亮的功绩与遗恨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赏析:
三国鼎立时期,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功烈巍然,三分天下震乾坤,英名永镌,八阵图里藏玄机。
江水滔滔,长河不息,他如同磐石屹立,坚不可摧,任凭岁月冲刷,岿然不动。遗憾的是终成未竟之志,化作千古遗恨,悠悠回响于历史的风尘之中。
此诗以诸葛亮的事迹为背景,通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与智慧;而“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遗憾与惋惜。
全诗怀古伤今,体现出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深沉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以上十首五言绝句,不仅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赞誉,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而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背景和主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才华,也让我们在品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