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的抵抗:希腊意大利战争

芝兰学摄 2024-11-07 11:02:26

在人际关系中,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人比人,气死人。而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特别是对于同属法西斯主义阵营的德国与意大利来说,这句话就更为贴切。在希特勒上台仅两年后,纳粹德国即宣布大规模扩军,此后进军莱茵兰,吞并苏台德,随后又在四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横扫西欧大陆;然而作为同属于法西斯同盟的意大利而言则略显尴尬,使用芥子气攻击仍耗时七个多月才摆平埃塞俄比亚战事,而在对付巴尔干国家希腊时,不仅进攻受挫,还竟被希腊军队反推回阿尔巴尼亚。本文将讲述这场由意大利发起,却由德国快速“收场”的巴尔干战事:希意战争。

意大利与“新罗马帝国”

自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并于1870年后实现统一的民族国家以来,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也逐步觉醒,但由于意大利国家统一的目标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完成,而早期的众多列强,诸如英法等国已经初步对世界进行瓜分,这使得意大利急需在欧洲国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列强位置。

然而事与愿违,意大利的军力乃至国力较为弱小,这就使得意大利难有作为:189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最后竟被埃塞军队击败,1.7万远征军近乎覆没;1899年,在中意“三门湾事件”中,面对甲午战败后的清政府以及微弱的海军舰队,意大利竟在列强施压以及清政府的坚持下放弃计划;1911年意土战争爆发,而直到次年获胜之时,意大利也只能控制利比亚的沿海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直到一战后都无法有效控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意大利加入同盟国后,意军同奥军于1915年6月~1917年12月在意奥边境爆发了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虽然意军在1918年的维内托战役中彻底击败奥军(并促使奥匈帝国解体),但在之前的伊松佐河战役中,意军并未取得显著成果。相反,卡波雷托战役中意军更是损失了超过30万人,加上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并未得到自己所设想的利益(例如在占领奥斯曼帝国中,英法将土耳其西部的伊兹密尔交给希腊而非意大利),这使得意大利人的民族主义再一次被点燃。

此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趁势而起并迎合了这股“民族”潮流,在实际操作中,墨索里尼通过罗马帝国——这个亚平宁半岛而起,最终变地中海为内海的强盛帝国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在上台后以“恢复罗马帝国”为由推出了“新罗马帝国”这一意大利殖民扩张的路线,而不管是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还是墨索里尼所期盼的“新罗马帝国”,在征服的国家中,面朝爱琴海的巴尔干国家希腊,无疑是扩张的重要目标。

希意关系与“梅塔克萨斯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在与希腊的利益冲突中,获得了阿尔巴尼亚以及多德卡尼斯群岛(又称十二群岛)的保护权,但希腊也获得了阿尔巴尼亚南部,希腊人聚居的伊庇鲁斯北部地区。一战后,根据协议,意军将撤出十二群岛,但由于在巴黎和会中,意大利对于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利益没有被满足,并且刚上位的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不顾协约国利益,将法、意两国弃置一边。因此意军不顾协议要求而继续占领群岛;不仅如此,在一战后的土耳其独立战争中,面对凯末尔的进攻之下,意大利甚至还帮助土耳其人进攻希腊,占领了希腊的科孚岛(不久后撤出),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希意关系不容乐观。(图为科孚岛相对位置)

在这段时期里,时任希腊共和国(1924年4月13日公投确立)总理的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对周边局势的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在1928年9月23日与意大利签署友好条约,1930年出访土耳其甚至在4年后提名凯末尔参选诺贝尔和平奖。(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信息,因为在土耳其独立战争中,韦尼泽洛斯希望达到占领奥斯曼所属小亚细亚地区的目的)在《巴尔干公约》之后,希腊已经和传统敌人土耳其达成和解。而对于巴尔干其他国家来说,阿尔巴尼亚较为弱小,南斯拉夫与希腊关系良好,唯一担心的即是希腊东北方的保加利亚,后者多次意图获取西色雷斯地区(在此之前,色雷斯地区中保加利亚控制其北部)。(图为色雷斯地区)

在韦尼泽洛斯因政变下台,并于1935年流亡法国之后,接替他的则是王政复辟后的新独裁总理——扬尼斯·梅塔克萨斯,梅塔克萨斯对于希腊国内进行法西斯手段的管理,暴力镇压对其持有反对意见的政党:但与此同时,他也关注到了韦尼泽洛斯时期

关于希腊-保加利亚边境的问题。面对巴尔干地区这枚不知何时再度爆炸的火药桶,梅塔克萨斯决定重组国家军队进行现代化改装,并对边境进行防御工事的修整工作,这一条沿保加利亚边境到达接近南斯拉夫边境的比拉斯萨的防线也被称为“梅塔克萨斯防线”,为了应对战争,梅塔克萨斯也采购了大量的物资与粮食作为后勤。可以说,梅塔克萨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军事防务,着实难能可贵,然而直到这位总理去世时可能都不会想到,突破防线的军队甚至不是保加利亚人。

战前阴云与最后通牒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军队开进了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一世流亡,一瞬间,意大利竟获得了与希腊所接壤的边界,这使得希腊人在应对保加利亚威胁时也要关注希阿边界问题。

梅塔克萨斯本身作为法西斯的独裁总理,与德国关系良好,期望希腊在二战中免遭战火摧残,但由于受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影响,希腊最终不断向英国方面靠拢,这使得希腊与德意法西斯的战争将无法避免。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此刻必须要进行一场快速的战争了,因为就在1940年6月,德军凭借机械化的部队击败法军,迫使法国投降,并且德军在控制中欧地区后也希望向巴尔干地区进攻,如果德军赶在意军之前占领了巴尔干地区全境,这将迫使意大利的势力范围收缩,而这是希望建立“新罗马帝国”的墨索里尼所不能接受的。7月3日,在于外交部长齐亚诺的对话中,墨索里尼即准备入侵希腊。同年10月,在德军独自占领罗马尼亚后,墨索里尼立刻裁决入侵希腊的计划,尽管陆军元帅佩特罗·巴多格里奥认为希阿边境部队过少而提出反对,但最终,入侵希腊的计划依旧通过。在这之后,意军便开始对希军进行军事挑衅,8月更是直接击沉希腊海军的一艘轻巡洋舰。(图为二战法国战役)

1940年10月28日,驻意大利大使向希腊总理梅塔克萨斯递交墨索里尼的最后通牒,梅塔克萨斯拒绝后并说:“好,这是战争。”在意大利军队跨越边境入侵希腊时,梅塔克萨斯发表演讲以鼓励希腊人民参加对意大利的战斗,至此,希腊意大利战争爆发。

战争经过

1:双方计划

意大利将此次作战命名为紧急G行动,总流程为先攻占伊庇鲁斯地区,并在援军到达后攻占西马其顿地区,最终控制希腊北部地区并扫荡希腊残余反抗势力。为此,希腊在伊庇鲁斯地区部署第25军共约3万人及160余辆坦克,马其顿方面由第26科尔察军共约3.1万人在战时处于守势以应对牵制东马其顿的希腊守军,作战部队交由塞巴斯蒂亚诺·维斯孔蒂·普拉斯卡陆军中将指挥。

希腊方面则计划希腊第8步兵师进行全面动员后在伊庇鲁斯地区与意军正面对抗,而马其顿方向希腊守备部队则有约3.5万人进行防卫,希腊军队缺乏空军与重武器,尤其是作为突破力量的坦克部队,尽管如此,希军中仍不乏参与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优秀军官与老兵,加上数量较多的炮兵部队,这使得希军具备一定实力防卫本土。

2:意大利初次推进与希腊反攻

意军于10月28日进攻希腊,希望凭借占优势的坦克装甲部队突破希腊守军防御,但希腊多山的地形正是坦克部队,尤其是意大利这种发展不成熟的坦克部队所困扰的,意军中的M13/40中型坦克即无法通过山区以及泥泞道路。然而在地面部队陷入行动不便时,本拥有空军力量的意军却并未出动飞机进行支援,这使得阿尔巴尼亚战线部队推进放缓,直到11月1日仍未突破希军防线。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执行越过班都斯山的作战任务,并成功突破了西马其顿地区的TSDM集团,迫使希腊军队回援。意军虽然取得突破,但在希腊军队快速回援之后,战线便陷入僵持,而在此以前,意军战果也仅是在11月3日攻占沃武萨这一距离迈措翁仍有约30公里的地区,直到11月9日攻击暂停。(图为M13/40中型坦克)

希腊守军面对意军装甲部队跟进不利,阿尔巴尼亚战线意军较少的情况,开始对意军所占地区进行反攻。10月31日,希军在防线上取得小规模的胜利;11月4日,希军便重新夺回迈措翁地区,而意军在昨日才占领此地;在迈措翁地区重新归于希军后,意军的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陷入希军包围圈中,意军急忙派遣原用于再次入侵科孚岛的意军部队前去增援,但缓慢的行军速度以及希军不间断地攻击使得增援最终以失败告终。11月8日,阿尔卑斯师部队宣布撤退,11月13日时该师撤退,而代价则是在前线军队被希军肃清。

由于此时保加利亚并未对希腊进攻,这使得希腊军队可以抽调“梅塔克萨斯防线”的守军进入希腊-阿尔巴尼亚边境作战。11月中旬,希军集结11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及1个骑兵师对意军发动反攻,此时,梅塔克萨斯的物资补给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11月14日希军向科尔察地区展开进攻,11月22日希军就已进入科尔察地区,这标志着希军已攻入意属阿尔巴尼亚地区;西马其顿方面的希腊第1及第2军在伊庇鲁斯进攻,占领了萨兰达(阿尔巴尼亚爱奥尼亚沿岸城市)及吉诺卡斯特(同为阿尔巴尼亚南部城市),希军实际上已控制北伊庇鲁斯地区(即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即使最后希军因战线拉长所导致补给出现困难,在攻占克里苏拉山口后未能占领发罗拉地区,希军仍重创了包括第7迪托斯卡纳步兵师、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在内的意军部队,而此时已是1941年1月底。

3:意军再次进攻与德军参战

尽管希腊军队成功将战线推进至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并在之后获得了来自英国的协助,但由于希腊军队武器装备及人力的逐渐枯竭,使得希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更危险的是,原本用于防御保加利亚的“梅塔克萨斯防线”,此时兵力被抽调至希阿边境战斗,全长155千米的防线仅有约7万人驻守,一旦保加利亚部队南下,后果难以想象。

此时意军发现希军停止向阿尔巴尼亚继续进攻,遂在1941年3月9日发动代号“春天”的大型攻势,企图用17个师突破希军防线并攻入克里苏拉山口,然而在希腊军队以及英国军队的联合防御下,至3月20日,意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仍未取得战果,战线依旧僵持。并且在此时,意大利海军在战争中损失惨重:1040年11月11日的塔兰托突袭中,意军数艘战列舰,巡洋舰被击沉、击伤;1941年3月28日的马塔潘角海战中,英海军击沉击伤了意海军3艘战列舰和7艘驱逐舰。陆海作战的一系列失败,使墨索里尼只得向希特勒求援,请求德军支援意军进攻希腊。

最终,危机还是降临到了希腊人之上,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正式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成为纳粹德国的仆从国之一,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阵营,使得德军可以借道保加利亚进攻希腊;而在快速占领南斯拉夫之后,德军为使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无后顾之忧,便同意德军协助意军进攻希腊。1941年4月6日,德军发动玛莉塔作战(德语:UnternehmenMarita),第18山地师对“梅塔克萨斯防线”的希腊守军进行进攻,然而即使德军作战水平远高于意军和保加利亚仆从军,在第一天的作战中仍未攻克防线,直到作战第三天时,德军第6山地师翻越雪山突袭希军防线薄弱处并切断铁路线,同时第5山地师在战机的支援下瓦解了斯垂蒙的防卫及渡河攻击,“梅塔克萨斯防线”的最后一座堡垒直到4月10日才被德军占领。

而“梅塔克萨斯防线”的失守,使得希腊人面对德军进攻时将无处防守,4月12日,希军从阿尔巴尼亚地区撤退;4月13日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希军第1军开始向班都斯山撤退,而德军占领约阿尼克使得希腊补给线彻底被切断,不得已全线撤退;4月23日伊庇鲁斯的希腊守军投降,而直到此时,澳新军团仍在温泉关地区抵御德军进攻以掩护友军撤退;4月27日德军占领希腊首都雅典;1941年5月,伴随着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胜利,在6月1日英军全部撤出后,德军完全占领了克里特岛。至此,希意战争结束。

战后分析

在这场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当中,德意两国无疑是最好的对照组,从1940年10月28日意军进攻希腊,到11月9日班都斯战役失败,再到次年3月的“春天”攻势失利以及海上战场的受挫,使得意军的软弱形象已经暴露无遗;反观德军,从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德军已快速击败了法国、南斯拉夫以及希腊等国,对于南斯拉夫的作战更是在六天内结束,德军伤亡甚至不足六百人。在意大利军队僵持战线五个多月,已付出约1.4万人阵亡,5万多人受伤的情况下,德军与4月6日发动作战,至占领雅典时仅耗时21天,伤亡人数仅4000余人。与准备入侵苏联,军力极为强盛的德军相比,虚弱的意军已无法与德军相提并论,更无法支撑墨索里尼“新罗马帝国”的幻梦。

德军也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在之后的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中击败英军,德军也付出了一定损失,尤其是其空降部队的巨大伤亡,受此影响,希特勒禁止空降部队大规模参与后续的作战行动;并且由于希腊战役以及克里特岛战役的影响,使得德军推迟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开展,这使得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攻势之时,德军将不可避免与苏联进行冬季作战,正如希特勒所说:“如果意大利没有进攻希腊及需要我们帮助,战争的进程将会大为不同。”(图为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而对于意军的攻势,希腊军队拼死防御同意军作战,并且在意军攻势锐减之后还能趁势进行反攻,将战线反推回阿尔巴尼亚境内;即使之后德军参与对希腊的进攻,希腊已无获胜希望之时,希腊军队仍尽全力做到依托“梅塔克萨斯防线”抵御德军进攻并在同时抵御意军“春天”攻势;即使在首都沦陷,国王流亡海外,希腊全境皆被攻占之时,希腊人民仍然组织了游击部队同轴心国军队作战,纵观整场战役,希腊的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

“所有的自由民族都对希腊民族的英勇和坚定不移感到深受鼓舞。”——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0 阅读:2

芝兰学摄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