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光武帝刘秀,人们都会赞颂他善待功臣的事迹。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有一位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功臣险些被刘秀处死。说起来,这个人既是功臣,还与刘秀是本家,也出身汉室宗亲。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这位功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刘秀为何对他起了杀心呢?
一、东汉功臣
此人名叫刘隆,字元伯,是南阳郡安众县人。与光武帝刘秀一样,刘隆也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西汉末年,安众侯刘隆起兵反抗王莽,刘隆的父亲刘礼也参与此事。结果,这些人未能成功,还遭到了诛杀。当时的刘隆因未满七岁,所以躲过一劫。成年后的刘隆与刘秀一样,也曾到长安去游学,但此时已经是王莽统治的后期。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刘玄成为天下之主。当时身在长安的刘隆也受到了封赏,被更始帝封为骑都尉。之后,刘隆请假回家,将妻儿安置于洛阳。就在此时,刘隆听说刘秀在河内,就只身前去投奔,并受到刘秀的重用。刘隆因功被封为亢父侯,还担任诛虏将军,率军参与讨伐李宪。之后,刘隆出任南郡太守,并改封竞陵侯。
二、刘秀度田
就在刘隆担任南阳太守期间,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度田”运动。所谓“度田”指的就是清查土地情况。从西汉末年以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再加上战乱时期的影响,所以土地的记录情况大多不符合实际,而且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王朝的财政收入以及对地方的管理。
于是,光武帝刘秀在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下旨,让各地检核土地、人口的情况。命令下发之后,各地官员却没有认真执行,他们与地方的豪强地主相勾结,“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光武帝发现陈留吏牍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疑惑不解,此时东海公刘庄对他说:“吏受命度田,这是他们互相警醒度田时要注意的事项。”
三、险些丧命
刘秀接着问道:“为什么河南、南阳不可问呢?”刘庄答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刘秀接着审问这些官吏,这才得知度田受到了阻力,以洛阳、南阳的问题最为严重,而当时的南阳太守正是刘隆。第二年,刘秀下旨,将刘隆以及其他抗拒度田的地方官员逮捕。
之后,有十多位太守都被光武帝处死了。光武帝考虑到刘隆既是自己的同族,还是开国功臣,最终饶了他一命,贬为庶人。公元41年,刘秀封刘隆为扶乐乡侯,让他跟随马援征讨交趾的叛乱。刘隆因屡建战功,被封为长平侯,后来出任骠骑大将军,代理大司马事,他奉公守法,于公元57年病死,谥号为靖侯。
参考资料:1.《后汉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