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正常咋还有心绞痛了呢?

君元说健康 2023-06-11 03:28:11

62岁的王大妈最近因为反复劳累后心前区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非常仔细的给她做了心电图及心脏ECT检查均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王大妈的主治医师考虑王大妈可能存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建议给她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了解冠脉血管情况。

在医生建议的建议下,王大妈做了目前老百姓公认的诊断冠心病最好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跟王大妈说,您的冠状动脉血管没有狭窄,不是冠心病。王大妈糊涂了,不是一直说是冠心病心绞痛吗?怎么冠状动脉没有问题呢?是不是你们检查的不仔细,如果冠状动脉没有狭窄,那么为什么我会有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呢?

那么王大妈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左冠状动脉(正常)

右冠状动脉(正常)

临床上有很多像王大妈这样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样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这种情况可能是微血管性心绞痛(MVA),也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MCD),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

何为微血管?

微血管是指冠状动脉直径小于0.5mm以下的冠状动脉前小动脉和小动脉血管,我们平时讲的冠状动脉造影只能看到冠状动脉直径在0.1mm以上的血管,而他只占到冠状动脉血管树的5%左右,而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血管数量巨大呈网状分布,占血管床的95%左右。

冠脉造影可以看到的血管(占5%)

造影看不到的微血管(占95%)

动脉血管示意图

何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患者具有劳力性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样的不适症状,自发或诱发心绞痛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检查证据,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1973年由Kemp最早报道,鉴于当时发生机制不明确,所以多称之为心脏X综合征。但随着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深入,1986年Cannon建议将此综合征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生机制。

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可能由于微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微血管痉挛、交感张力增强或痛阈较低等因素,其次该病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高发,有学者提出雌激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基础研究也提示雌激素与血管活性、内皮功能相关。

女性多于男性

当这些因素发生时,会导致冠脉血流储备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局部心肌梗死。发作时表现多为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随访研究发现微血管型心绞痛预后较好,少数人可能有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或心功能恶化。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有硏究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临床上有缺血性ST改变者中有80%多的患者存在相应的冠脉血流储备(CFR)功能降低,提示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其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上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心脏负荷试验呈缺血性改变;

3、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阴性即排除冠状动脉痉挛;

4、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无明显狭窄。

5、此外通过更先进的诊断技术,如心脏磁共振成像(CMR)、PET、多普勒超声等记录的负荷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异常;短暂心肌缺血的代谢证据(心脏PET、MRI或有创检查等)诊断就更加明确了。

主要治疗策略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缓解症状性治疗:主要是传统的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尼可地尔等;

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等近年来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③鉴于微血管性心绞痛可能是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抗血小板治疗亦是防止发生严重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文 刁军,王乐乐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刁大夫心世界”

0 阅读:0

君元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